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内部矛盾复杂且难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我国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过去那种简单划一的利益群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并存,导致利益矛盾冲突增多。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问题主要是经济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政策系统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改革环境与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宅基地制度改革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定位要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应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发展环境不同的地区,要采取差异化的改革举措以应对住房属性与需求层次的变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要寻求不同主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还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以形成多主体利益耦合的改革合力,减少对改革带来的阻碍和制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新老问题交织、涉及面广且关乎农民基本利益的复杂问题,应从改革环境、改革利益相关者、城乡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讨论,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明确改革目标和确定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利益平衡与会计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是一个反映和控制系统,以提供反映经济资源配置过程和结果的综合信息为主要手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在于现代会计始终是以协调委托代理关系、反映并控制经管责任为主要目的。会计的反映和控制,都是为了更加公平、客观地维护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会计必须采用不偏不倚的立场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反映。这就意味着,会计的方法和结果,对参与经济过程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获得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会计方法也会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从这一意义上讲,会计就是当代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过程和结果,从而为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确定提供公正的标准,已经成为会计能否健康发展、经济社会能否持续进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理性终极式的蓝图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复杂的利益主体对规划的要求。规划需要寻求一种反映多元利益主体诉求,能够达到社会公平和市场效果双重目标的新规划方式。城市再生是一种在公共参与决策基础上,在有限范围内寻求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案。文章探讨了城市再生理念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中国的城市改造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林权改革中利益主体关系之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构建的不断发展,国有资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开始改革原有不合理的格局,大量吸收社会闲置资金。林权改革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决策,如何寻求一条林业利益主体双赢之路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对林权改革过程中林业职工和林业局之间关系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林权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企业的各种活动都是通过接受政府指令来运行的,企业内部只存在一个利益主体,即从厂长到工人可以认为都是受雇于国家的员工。那时,我们总是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改革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量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理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企业内部单一利益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博弈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征收过程卖际上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也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由于博弈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享有的权力(利)不同、获取的征地信息不对称,因此,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是不公平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公平博弈的法律原因,如集体土地所有权虚化、征地条件的立法粗疏、政府对征地权力的垄断、征地补偿低微、征地的程序失范等法律问题,提出了立法应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独立完整、改革征地制度、制定土地补偿费分配规则及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性规范等法律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体制转轨期,市场化资源配置使农村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利益冲突。在利益分化和冲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受损最为严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开端的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强化利益协调,理顺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农村社会中日益严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明确与完善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的路径。[方法]运用文献梳理法,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模糊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揭示其在建立健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消极权能实现、权能夯实、管理权限行使与集体成员受益权能保护等农民多元保障机制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运用逻辑归纳法,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明确是多元保障机制完善的灵魂"。[结果]破解"有意制度模糊"必须从实体和程序制度上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多元利益。[结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模糊引发的"冲突和社会动乱"等负性外部效应也日益凸显,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多元保障机制(即以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确立为灵魂,以使用权入市、征用征收公平补偿、增值公平分配、财产性合法收入保障、社会保障为现实路径)应加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税费改革作为中央的重大决策 ,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农村税费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阈值 ,关键看能否逐步消除改革过程中的逆抗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 ,拥有独立的财政利益和相应的税收权力的基层政府 ,在工业化、现代化和获取自身利益的冲动下 ,都会参照改革前的制度经验 ,在占有资源和从农业提取剩余的制度安排上 ,形成“路径依赖”。因为这种“惯性”的存在 ,当实行新的制度时会产生一种排斥性或抗逆性。在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利益冲突 ,…  相似文献   

13.
文章调查分析了黔东南州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利益分配机制,发现目前的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应对风险能力弱、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和与农民之间关系不紧密的问题。为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关系优化的目标,首先要从信息、谈判、合作、生产技术和协调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的能力,改造传统农民;其次要发挥政府部门和"龙头"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定位在对传统农民的教育上。总之,各种利益主体均是组织的形式,而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从而使农业产业化形成一种集体行动的合力,如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经营主体在直接与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交易和监督成本均难以降低,结果是制度也难以履行。相反,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使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关系处在一定的制度氛围内,共同制定的制度也易得到遵循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蓝晓 《农家之友》2009,(3):44-44
保障农民享有更切实的权利,强调的是尊重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的实践与探索,市场化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推进,如何在实践中破解职工收入增长的难题,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团场和职工家庭的经营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以适应广大职工群众对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在团场和职工家庭经营管理权限清晰划分的前提下,辩证认识团场与职工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具体利益的差异性,设计、制定较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依存共生的环境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目标,增强经济建设实力和维稳兴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第六章 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六要素之一,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何在投资分红和用于再投资之间进行分配,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涉及企业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等关系问题。因此,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利益相关、效率优先兼颜公平等原贝』,并加强企业收入管理,进行利润分配决策。  相似文献   

17.
高邓 《山西农经》2023,(21):135-137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事关绿色发展的大局。农业生态治理需要政府、涉农企业、农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由于各方社会角色、性质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与涉农企业、政府与农民、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提出了利益制约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这三大治理主体经济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的开发价值并未充分体现在西部的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角度切入,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状况,并针对博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利益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并不适合公司化经营。农业的再生产有其特殊性,劳动者、劳动对象都是有生命的,这决定农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只有让农业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建立非常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农民才可能认认真真地种地。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这就是改革之所以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能够成功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路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地征用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其实质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利益行动相关主体利用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争相竞逐土地高额利润,从而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反复博弈的局面,结果是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地方政府容易形成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在博弈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征占大量农用地获取利益,使得中央政府调控失灵,而被征地农民只能被动接受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失地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