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他们在农地产权制度方面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褚伟强 《经济师》2009,(12):44-45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今天及日后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遵循以下四奈规律:农地产权制度一定要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然带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和时机不可能一致,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能一刀切;科技的发展不一定就引起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可能是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小农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立衡量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建国以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民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以及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耕地的影响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农民耕种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以形成农民良好的环境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阻碍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且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集体所有权的模糊性和农户土地产权的残缺性。从总体上来说,完善农业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于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王丽艳  王振坡 《经济师》2007,(1):235-236
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产权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给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从培育、健全和完善农地市场入手,在渐进的城乡土地市场对接过程中,实现由市场优化选择的农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农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其弊端日益显露,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深刻剖析我国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对建立更加合理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杜明义 《发展研究》2013,(11):95-100
中国小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形成了极强的路径依赖性,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赋予了农民一定土地权益.但其不利于现代社会化生产,趋于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锁定状态.土地承包制实际是传统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路径的回归,其在一定产权效率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土地承包制的产权制度约束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推进农地产权的资本化改革,促进农地市场化、规模化运作是农地产权现代转变的根本途径.所以要推进小农农地产权制度的现代转变还须进行产权界定保护、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保体系健全等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本文尝试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和变迁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其未来的可能演进的方向。首先,本文对五项改革实践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五项改革是建立集体所有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地“三权分置”、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和强化产权稳定性。其次,本文从统一的理论框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逻辑进行了分析,这也是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学解释。最后,本文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未来的演进方向是,在坚持农地狭义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及时顺应现实,不断地对农地权利进行分割细化和属性化,并把相应的权利分配给使用效率最高的社会主体,以最大限度提升农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黎赔肆 《经济地理》2002,22(3):356-358
西部土地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创新,已有的关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理论主要是围绕产权流动(即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确保农户较长的经营展开的,本文着眼于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4条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原则;即土地所有权多元化和动态化原则,土地产权制度的区域性原则,土地产权制度的资源专用性和生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社会游戏规则,是提供激励的工具。从这一视角出发,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确定一系列有效的农业制度。其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农地产权制度。只有解决了农地产权制度。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且给解决其他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制度的分析揭示了农业部门中作用最大的权利是排他、有保障、可兑现和可转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土地私有权.唯有如此,拥有这些权利的农民才具有在土地上投资并高效工作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基于资产的增加变得富裕,并有能力成功移民,最终使土地要素趋于适度集中、合理配置.基于实地调研和上述理论分析形成了一些颇具前瞻性的政策建议.提出了实行承包地归现行承包户私有的政策建议和土地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创造性地使用了"福利地"一词.其他建议还包括建立无城乡差别的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取消现行的城乡户籍差异制度,以及解决农业发展和农地流转中外部性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产先回顾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一些制度缺陷,以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变革,其核心问题在于“还权于民”,其次,结合国情,提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应以建立能适应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为主,与此相应,需建立以社会所有制为前提,业主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双层产权制度,最后,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行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敏  程冬民 《生产力研究》2011,(11):201-202,208
针对理论界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现状,文章首先系统总结了我国农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争议,接着概括并评价了改革的三种思路和方向,最后简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是一种不明晰的、不平等的、不完整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这种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在很多情况下已成为我国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桎梏。把土地所有权完整地归还给农民,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9.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曾世宏 《经济师》2005,(11):31-32
中国经济转型期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具有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缓冲制度变迁功能,而农地产权的私人边际调整或界定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宜大规模私有化,而应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缩小委托———代理链、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农地资产专用性。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