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三类子总体进行匿名一对一面访式调查.青少年整体缺乏全面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经历.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1.2%和21.4%.在有性经历的女性青少年中,怀孕率为21.3%,多次怀孕率为4.9%.书/杂志、同学/朋友、学校老师、网络以及电影/电视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五大来源.学校课程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青少年参加相关课程/讲座的比例不足40%.50%以上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未实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年全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对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利用状况与效果进行研究.2009年青年咨询需要率(人次比人数)为39.1%,同时超过80%的青年未报告有任何咨询需要;此外农村15-19岁男性咨询需要率与实现率(人次比人次)都高于同龄女性,但有咨询需要的比例低于女性,可见未婚青年尤其是农村15-19岁男性的生殖健康状况严峻.需要为未婚青年尤其是农村15-19岁男性青年提供一揽子咨询服务.不同咨询途径存在的问题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主要风险,梳理了其在“需求唤醒”、“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三个阶段服务利用的支持性环境的作用,提出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阶段确立支持性环境的优先干预领域的健康促进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上海市5个区、县1111名未婚先孕妇女的调查数据,对未婚先孕妇女所希望获得的生殖键康服务的具体需求和对服务方式的偏好作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上海市5个区、县1111名未婚先孕妇女的调查数据,对未婚先孕妇女所希望获得的生殖键康服务的具体需求和对服务方式的偏好作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殖健康的内容 ,将生殖健康产业划分为两大市场和 7类产品。通过对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发展趋势的分析 ,提出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预测。在培育生殖健康产业的过程中 ,产业发展要素的协调、市场化的策略与步骤、多方面合作的机制是政府目前需要优先考虑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殖健康的内容,将生殖健康产业划分为两大市场和7类产品.通过对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预测.在培育生殖健康产业的过程中,产业发展要素的协调、市场化的策略与步骤、多方面合作的机制是政府目前需要优先考虑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区生殖健康服务对人口及计划生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有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进而达到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之目的 ;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也必将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还将促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并通过调整机构和人员结构 ,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有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进而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之目的;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也必将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还将促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通过调整机构和人员结构,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如何促进老年健康成为学术界及政策制定者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健康不平等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服务可及性与老年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医疗服务不可及会显著增加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功能障碍和死亡风险;且这种关系随性别、年龄及城乡呈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女性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大于男性老人;对低龄和中龄女性老人与中高龄男性老人的影响大于同性别的其他年龄组;与城镇老人相比,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更大。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影响的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与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制度环境有关。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医疗保障制度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城乡之间的公平性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消弭由于制度不公平而带来的健康不平等,从而降低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实现老年群体的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健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生育健康的提出为人口研究领域扩展了新的方向。但生育健康的包罗万象和难以定量制约了对其定量研究的深入。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的衡量育龄妇女个人生育健康的描述性个体指标 ,把健康作为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整体加以考虑 ,从安全孕产、有生育能力、生育调节、生殖系统疾病、性健康和婴儿 6个方面测量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的结果。指标的选择和设计试图不单从妇幼保健或计划生育的目的出发 ,而是全面、准确地描述某时期内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的状况 ,以利于为制定政策和规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较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实现育龄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的阵地和依托。以上海市曹杨街道为例 ,从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出发 ,制定男性生殖健康社区工作规划 ,实证分析社区男性生殖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途径 ,探讨转轨时期传统性别角色、性别结构蜕变后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描述分析了在山西临县收集的8个选题组讨论(Nominal Group)资料,归纳了实施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的优先领域,并解释了选题组讨论法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4.
避孕节育是中国计划生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选取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t模型(MNL)对不同特征育龄妇女避孕措施进行分析。不同生育周期和不同社会特征、子女性别、计划生育政策强度对已婚育龄人群避孕措施的选取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孩次的已婚育龄人群在避孕措施选择中都存在一定的避孕偏好,尤其是子女性别不同时呈现避孕措施选择的明显差异,即最小子女为女孩的育龄人群比最小子女为男孩的育龄人群更为倾向于选择避孕套等自控型短效避孕措施,提示避孕措施的选择存在制度内规避行为,并受到一定的性别偏好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6年在北京宣武、天津和平、山东即墨、浙江德清和安徽居巢五县区的生殖健康项目的调查数据,对生殖健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服务对象的感知控制、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感知质量;感知控制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感知控制越高,感知质量和满意度越高;感知控制对两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感知控制对满意度的影响和感知质量对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是感知控制调节感知质量与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感知控制高时,感知质量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strength of the social fabric of a country is determined, to a large extent, by the quality and potential of its children. While parents are expected to bear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ir children, various other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exist in a society to provide the support structure through which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its children can be enhanced. In recent year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to the problems that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face in the U.S. However, more than ever, Americans view government-sponsored programs and their ability to help troubled youth of the country with skepticism. Using an open systems paradigm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resource exchange theory, this research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attitudes of the voting public towards the problems facing children and youth in a sample population of the U.S. It also evaluates the perceptions of the respondents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government-sponsored programs targeted at children as well as public-policy and social marketing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Germany in order to assess consumers' accepta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s with health benefits (bread, yohurt and eggs). Acceptability of GM foods increases when its source does not involve animal products such as eggs. Three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direct antecedents of the acceptance of GM foods: respondents' attitude towards biotechnology,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time pressure, being the first one the most salient one. Price consciousness has an indirect positive impact (mediated by health consciousness) upon acceptance of GM products.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GM foods with health benef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