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是评价经济体创新能力的主要国际报告之一。基于最新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本文对报告的主要结论、指标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报告所反映出的中国创新优势与不足,对下一步中国提升创新能力的重点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入了解中国创新能力现状,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2013-2017年数据,分析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历程,并将中国与创新领先型国家、其它金砖国家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研究发现,伴随中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其对全球创新格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度环境、创意产出、市场成熟度,进而提出消除创新障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明专利的有效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对东北三省与苏浙鲁粤四省在发明专利有效量方面相关指标的比较,可发现东北三省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主要表现。而其原因主要在于:东北三省科研和创新的规模效应较弱;东北三省创新要素投入长期不足;东北三省创新活动主体职务发明的经济效应较弱。为扭转东北三省职务发明有效量不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整合东北三省的创新资源,在局部地区或个别产业培育科研和创新的规模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的要素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4.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5.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具有无污染、高回报、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加之理论研究不足,又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投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结合远洋渔业的产业特性,构建了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概念框架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进而基于我国74 家远洋渔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横截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深入解剖了影响我国远洋渔业经济租金、国际话语权、国际在位权、企业就业贡献四个国际竞争力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远洋渔业企业越是进行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功能越健全,水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越兴盛,远洋渔业企业冷冻、冷藏等储藏能力越强,企业越是能获得持续盈利优势。(2)远洋渔业设备技术研发、远洋渔业金融政策、政府间远洋渔业争议协商机制和海上通信系统研发,有助于提高我国远洋渔业国际组织影响力。(3)企业船上加工技术、企业水产品出口能力、海外直接投资正向显著影响企业履约能力。(4)企业远洋渔船规模、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海洋与岸上联动发展模式,促进了企业社会就业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创新记分牌是评价全球主要经济体科技创新的重要国际报告之一。基于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本文对有关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框架进行了分析,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提炼,深入探讨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创新评价指标及结构性差异。通过与创新领先国家对比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若干思考,提出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从明确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我国农业在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局限于一些客观约束条件,农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美国、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育程度较高,这对推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根据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推进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如今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新经济,而且都在承受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更加显示出它独特的作用。财务的预测作用、控制作用、仓储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0~2013年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70个国家8个组别和中国31个省市区4个组别的财险市场增长情况。实证结果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球财险市场增长弹性呈现出V型趋势,这是财险需求和供给博弈的结果。中国财险市场增长情况好于全球同经济水平地区,增长弹性走势与全球V型趋势基本相同,呈现下滑态势。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通货膨胀因素对财险市场增长影响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结果并不一致。中国财险市场需进行结构性调整,特别是在市场建设和竞争模式等方面需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脉络和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基于全球创业指数(GEI)报告对创业生态系统测量指标的界定,从社会创业态度、企业家能力和个人创业抱负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中国和韩国创业生态系统的差异.研究认为,完善我国创业生态系统,应继续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建立普惠性的创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作用和引导建立初创企业风险投资机制,同时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基于2014年的实际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1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在11个国家中,从对各个主成分的评价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的环保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日本,投入产出总体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日本,而生态创新知识的创生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英国、韩国和中国。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而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15.
归纳了领先市场的内涵与特征,根据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强弱与所处国内市场是否为领先市场而划分的4种情境,分析了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与发展路径,进而阐述辨识领先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对我国低收入市场成为领先市场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我国在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方面。因此,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培养团队建设、合理设置科研支撑计划项目等途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我国药学服务发展的不足,为完善我国药学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美、英、日、澳四国的药学服务实践及其控费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药学服务发展现状,总结我国药学服务发展的不足。结果我国药学服务存在药学服务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政策层面上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医疗机构环境不兼容以及社会意识薄弱等不足。结论我国应尽快设立药师法、改革药学教育体制和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以及先后进行医药分业与设立药事服务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对中国及其它39个国家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评价。具体分析了中国创新绩效总体水平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应保持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态势,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扩散,实现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保税港区是我国继各类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特殊经济区域。自2005年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设立以来,保税港区持续升温,国务院先后正式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等,中国保税港区的发展建设格局已基本形成。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函[2008]100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相似文献   

20.
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了企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加权平均法实证研究2008-2013年我国内陆30个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区域化差异。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呈现东强西弱格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大,同时创新过程与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各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政府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