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额宝作为中国互联网理财的典型代表,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互联网理财市场已初具规模,理财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尤其是互联网理财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性强的特点深受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喜爱。文章首先综述了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现状,然后对互联网理财存在的流动性不足、市场利率波动、网络安全等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网络技术风险防控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为今年的热门词汇排名,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一定当仁不让的榜上有名.随着“余额宝”创造的一个个惊人数据,百度百发、和讯理财客、搜狐抢钱节、苏宁易购、腾讯以及市场上的各种“宝”,都开始用自身平台卖在线理财,互联网金融瞬间成为一个热门的投资渠道.那么究竟类似像“余额宝”这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否存在着风险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这一全新的余额增值模式,很多人都认为余额宝对传统银行业将造成严重的冲击。它高于存款的利息和低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购买最低限额,可以随时转入转出。而且没有复杂手续,只需在电脑上简单操作。但也有人认为余额宝毕竟不是银行存款,没有存款的流动性,利息还是没有两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高,况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银行业的冲击有限。本文就余额宝这一增值模式的介绍,随后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最后对余额宝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做分析并提出个人理财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雪 《价值工程》2021,40(9):41-4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零钱通等的诞生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容小觑.从需求侧视角调查总结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利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评估模型,针对需求侧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分别对普通投资者、金融理财产品发行者、金融市场监督者提出风险防范相关对策建议,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余额宝"作为首只金融、服务双创新的金融工具,一经推出,便迅速在金融市场走红并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宏观金融环境,分析了"余额宝"的三大创新模式,总结出"余额宝"面临流动性、收益性和竞争性等六大风险,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所有参与"余额宝"金融工具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成为了人们至今仍在热议的话题。它的方便与高收益使其从问世后就迅速席卷了市场,吸纳了百万的用户。所以,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余额宝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从余额宝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与美国的样例做对比以及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风险性,并对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对天弘基金而言,如何保持余额宝收益率的稳定性是余额宝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31):246-248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目前,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生们的投资理财主要呈现了以父母提供的收入为主要资金来源,对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低风险方式进行投资的现象。但是大学生们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却出现经验较浅、金额较少、种类单一和收益不明显的特点。因此,论文根据大学生们的投资理财现象和特点,从个人、家庭和专业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余额宝是支付宝公司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创新,是一款具有支付与增值双重属性的证券托管凭证。余额宝运作的本质是B-TO-C金融电子商务,支付宝公司在余额宝业务中所担当的法律角色是金融居间人。余额宝所涉及金融产品的风险主要由金融产品的发行人与投资者承担,作为居间商的金融电商在业务中有过错的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我国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取先入金融分业核准,后入金融分业备案,工商管理部门统一规范监管,金融部门功能监管的监管原则,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维护金融安全前提下的创新,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14,(3):159-160
时下,互联网金融产品风起云涌,这个"宝"、那个"宝"不一而足,令人眼热心动。互联网线上理财赚个盆满钵满,咄咄逼人,银行理财也不甘示弱,于是乎各种"银行宝"也马上跟进,眼花缭乱,也相当诱人。尽管对余额宝的看法众说纷纭,不过,办公室里那些平时不理财的白领们在纠结中,还是有很多人开通了余额宝账户。不只是在办公室,现在这种线上理财产品已经走到我们的身边了,想把现金或者银行里的钱存到余额宝里的人也不在少数,一股强烈的资金流动风潮似乎也在悄悄吹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余额宝的蓬勃发展入手,分析了余额宝的收益风险、竞争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余额宝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10):40-45
基于数理金融的视角,通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文献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阐述了余额宝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论述了余额宝的风险特征。基于对余额宝的发展前景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预测余额宝的发展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有着低风险高收益口碑,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热衷从去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固定收益产品,因为身上汇集了域外在过去40年间发生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现金管理”账户、互联网金融三类不同的创新,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文章对固定收益市场环境及余额宝对固定收益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网络理财产品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首先分析了网络理财产品的特点,其次以余额宝为例分析了网络理财产品的风险以及涉及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一款网络创新金融工具,自2013年6月13日上线至2014年4月2日,余额宝共经历了43次监管,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余额宝将何去何从?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对互联网创新金融工具的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潜在监管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倩文 《价值工程》2015,(20):178-180
随着余额宝等基于互联网的理财产品迅速占领投资市场,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思维下金融理财的一大新模式:凡是有留存资金就关联货币基金。本文引入VAR模型对互联网理财产品进行风险分析,以余额宝2013年5月上线至今的万份收益为样本数据,探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评估其市场风险。借鉴前期相关研究,GARCH-VAR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研究发现: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风险仍处可控范围,波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创新冲击了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收集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余额宝收益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国债收益率的数据,运用时变Copula-GARCH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理财与传统债市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余额宝收益率与同业拆借利率及国债收益率整体上呈负相关的,收益率波动趋于平缓。并且上、下尾部相依性基本为零。说明互联网理财创新没有明显抬高传统债市的风险收益率,而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风险传染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领域信息化进程都在加快,金融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商业银行在加速推进电子化向信息化跨越的过程中,也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变革。金融业成为信息化进程的前沿阵地,具有电子化进程启动早、数字化应用水平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从经营、管理、创新、风险控制等层面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尤其是金融信息化中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使得金融理财业务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对余额宝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进行一个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隋玉明 《经济界》2014,(3):37-40
随着以余额宝、微信理财等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正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批诸如人人贷、拍拍贷、众筹平台、陆金所、条码支付、微信支付等金融企业或创新产品,在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运营带来了风险和隐患。如部分媒体爆料一些P2P平台成为非法集资的舞台,且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互联网金融沦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庞氏骗局的新工具,亟需加强监管。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理财理论有必要从开放、动态的视角来分析和透视企业的理财活动。文章应用金融渗透理论重新审视了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企业的历史沿革反映了金融渗透的互动过程。在某一特定时空条件下,金融渗透处于动态的均衡状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资金融通、控制权市场等四项基本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金融渗透的程度和速度。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宏观经济部门和市场微观组织的金融渗透与金融市场的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被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本年,互联网思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格局.本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无缝对接天弘基金的增利宝,短短数月便受到支付宝客户的积极认可,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开始了猛烈地挑战.本文从余额宝的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与传统理财产品的比较,风险特点,监管标准等角度出发,指出了余额宝等网上理财产品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文章结尾处,分析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和传统理财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将会推动金融效率的提升,促进网上理财产品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