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丽 《技术经济》2016,(11):28-35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政策改革与创新加速,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时期,需要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与创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论文在对"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政策进展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政策改革形势,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政策改革思路与框架,建议"十四五"生态环境政策改革要抓好十大重点任务,包括结构调整、空间管控、质量管理、市场政策、治理格局、全球合作等六大重点领域的政策改革以及夯实严密法治、统一监管执法、提升执行能力、强化科技支撑等四项政策实施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耦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盼盼  赵媛  夏四友  鄢继尧 《经济地理》2020,40(5):49-57,80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为创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明确了方向,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2012、201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及弹性系数方法,在整体把握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总体上,2012—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先升后降时序演化规律,而在空间上生态环境水平呈"中游凹陷,上游良好,下游居中"的格局,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等级对应程度较弱,且该对应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而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锁定效应;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以同向但不理想的"同减"变化类型为主,整体呈倒退发展趋势,而山西、河南、甘肃及青海的耦合关系呈良性发展迹象。最后,根据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对县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在某一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等,分别构建了县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以哈巴河县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2004—2014年哈巴河县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健康水平呈不断趋好形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不断改善;2008年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拐点(由"中"上升到"良"),这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叠加效应"影响的结果。最后对比分析两个评价体系结果发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越协调,生态系统表现得越健康。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各省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空间关联效应,所用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区近六年的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数据,所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检验及LISA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5省市属于"高—高"关联区域,是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辐射效应;西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新疆和甘肃两地,是"低—低"关联区域的集聚点,需要重点引导和扶持;中部地区则主要属于"高—低"或"低—高"关联模式,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对我国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1)
"金融生态环境"是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将"自然生态"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是对金融理论的创新。"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生存发展自然环境即平衡可持续发展环境。文章从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要求出发,针对金融生态环境出现的突出问题,构建银行、政府、司法机关协作化解机制,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理等方式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全面把握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PSR"模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测度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值进行量化测度,分析我国2004~2013年各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及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呈现"S"型波动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基本协调,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过渡期,我国暂时未实现高水平协调,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环保治理投资,促进二者向高水平协调方向演进,充分发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性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异质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流通与共享,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论文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Cobb-Douglas函数模型,运用系统GMM法与门槛回归法对我国200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产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地区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好;在人力资本门槛作用下,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本门槛具有明显差异,而跨越一定人力资本门槛界限后,产业协同集聚的绿色创新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引申的启示是:要多元化发展地方产业集聚模式,通过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政策及地方人才政策的融合与完善,从而最终实现创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约束路径的"双解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析生态环境及生态地域民居现状,追溯基础生态用材与建筑之间的来源联系,正确认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地域建筑之间的起始因果;通过大量地域生态建筑元素的溯源,认知创新与转变之间存在的合理化因素,转变河西本土建筑设计符号语言的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我国海洋生态损害为例,对其暴露出的生态环境损害相关的法律救助问题展开分析。明确索赔主体、赔偿主体及赔偿范围,为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助的前提,依此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民事诉讼、环境行政法律"等生态环境损害救助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创湖区发展模式是依托湖荡河海等资源优势及生态环境为支撑布局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湘家荡区域作为嘉兴市科创湖区发展模式的先行先试地区,始终锚定"科创区+风景区"发展定位,加快创新能力建设.目前既有建设成效也有短板.发展路径要着眼建一流创新平台、聚一流创新人才、育一流创新产业、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流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处理好经济、环境、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大量理论和现实问题离不开"环境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环境技术经济学前沿向供给侧改革与绿色转型发展,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路径与制度创新,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环境技术创新与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践,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关系等领域深化。环境技术经济学研究应立足学科前沿,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社会重大现实需求为着力点,加强学科建设和前沿拓展,实现环境技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视角,构建了包含双重复合系统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及二者的整体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协调指数约为0.43,目前整体处于过渡状态中的濒临失调阶段,城镇化发展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省内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情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除省会南昌市外,其他地区均处于失调衰退和过渡阶段,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水平不同步且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区际不平衡,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以实现中国科技金融突破性发展的制度安排为出发点,通过多维度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在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要素深度结合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经验,针对中国科技金融服务市场、产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如下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一是积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引导功能,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环境;二是突破固有的金融服务思维,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深度发展;三是以市场化机制为导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设计;四是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五是借助自贸区建设,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四川省三大旅游品牌之一--"大熊猫"的故乡.目前,保护区由于资金短缺,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等因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本文围绕保护与开发两大主题,系统研究如何以生态旅游促保护,以保护促旅游,创新提出NREDS(Nature Reser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系统,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投资与产业领域有哪些重点工作?为此,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  相似文献   

20.
生态创新驱动经济活动方式生态化,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和大众化等特点。环境教育的目的要求知行结合,培养公众保护生态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技能和行为新模式,完全与生态创新基本目标相契合。发展环境教育激活和聚增大众生态创新动力,不仅催生企业生产、流通及服务等方面生态创新,而且为企业和个人等终端消费者认同、接受、应用与共同享有生态创新产品增强热情、技能及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