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是个逼着你去适应的世界90年代,不少上海人迈开了闯荡香港的踏实脚步。于是,便有了本文中几个上海人闯荡香港的小故事。原在上海某锅炉厂烧大炉的广东人阿强,1949年他5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家乡,在法国人的一条轮船上找到一个厨师的活,去了香港。直到1987年,阿强除了收到过两封父亲托人捎来的信外音讯全无。1987年春节,年迈的父亲从香港归来探亲,在简陋的板壁阁楼上住了十天,留下了一些金银首饰和他去香港后的三十几年经历:1949年到香港后,在一家饭店掌勺。1954年同一位香港女  相似文献   

2.
慈父心     
驻琼某部专业军士吴应宏入伍十二年,他的父亲支持他的工作十二载,用他羸弱的双肩默默挑起一家十口的生活重担,为的是让儿子安心部队工作建功立业,十二年来吴应宏父子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跨越海峡爱的颂歌.5月22日,海南军区某坦克团收到一封来自贵州老区的信.贵州省黎平县口江乡人民政府、口江村民委员会、口江乡教育辅导站联名致信,盛赞该乡教育工作者——吴尚卿父子爱国拥军的感人事迹,在所在部队和家乡引起强烈反响.吴尚卿的儿子吴应宏,入伍十二年来在不同的岗位上立足本职兢兢业业,被广州军区评为“南国军人青年之星”、先后三次被团省委授予“特区青年建设者”奖章,连续6年被广州、海南军区评为学雷锋  相似文献   

3.
袁宏明 《新财经》2005,(7):56-56
1997年,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毕业后,许世坛没有到父亲的世茂集团上班,而是独自闯荡了一年。他进入竞争激烈的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产品,尝遍了基层工作的辛酸苦辣。生于1977年2月的许世坛,拥有一种学习天赋,学生时代由于成绩突出,他的学籍是在两次跳级后完成。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西部人》2005,(2):53-54
中国北方有个大淡水湖——微山湖。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那里有我和我父亲的童年。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却曾是我父亲的故乡!甘肃有个不美丽不富饶的陇西小城。那里有深爱我母亲的父亲,那里有深爱我父亲的母亲。那里是我的父亲现在的家乡,那里却是我的故乡!—题记——那一年,我的父亲考上了兰州大学。金榜题名的我的父亲并没有将他的快乐进行到底,他开始抱怨兰州那太污浊的空气,甚至抱怨兰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的父亲似乎上的不是大学,而是“地狱”。但是,在“地狱”待了两年的我的父亲,忽然不再抱怨他所谓的“地狱”了,不再整天叫嚷着…  相似文献   

5.
作为香港名门之后,吕耀东是幸运的,同时也是成功的。他没有躺在父亲的财产上享福,而是发奋努力把企业蛋糕做大。 吕耀东对记者表示,如要采访他,就一定要提他的父亲吕志和。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是最好的企业家,父亲在商场上有着过人的才华和长远的目光,以自己的实力在商界站稳脚跟,同时又以自己的为人赢得了声誉。 在香港商界,吕志和是个“奇才”,他一手创建的嘉华集团自50年代开始发展建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4,(14):26-28
<正>"永新光电是我们家族在宁波唯一的企业,我也是同辈中唯一留在宁波发展的80后。"永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曹志欣出生在美国,小学和初中在香港上,高中又到了美国。2009年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就留在了家乡宁波,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几年,由于在宁波创业,曹志欣便成为家乡和他生活在香港及海外  相似文献   

7.
顾澄勇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 2002年毕业时,他没有像同学们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家乡农村卖鸡蛋。3年多来,他成了“阿强鸡蛋”公司年轻的负责人,业内的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8.
李丁 《当代陕西》2003,(9):44-45
2003年3月9日晚,东方之珠香港,被誉为"乐坛神笔"赵季平的作品精选之夜音乐会正在富丽堂皇的香港大会堂演出.作为音乐会主角的国际电影音乐大师赵季平并没有被如潮的鲜花和雷鸣般的掌声所陶醉,因为他明白,这只不过是他上下求索的音乐之旅中的一个小小驿站,前面还有漫漫而又修远的艺术之路在等着他.  相似文献   

9.
1949年春夏之交,上海、汉口相继解放,在广州做生意的赵安中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飞回上海、宁波。他绕道香港,立即搭乘太古轮船公司的“北海轮”,但是船到汕头洋面就被炮火所阻,只好折返香港……  相似文献   

10.
秦发源原本是一名学医的大学生,在一家国际NGO做了十年的儿童发展和保护工作。在最后一个岗位上,每天埋首办公桌前写文案,只有晚上才有机会到他所服务的社区里面去。有一天晚上,他看见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写作业,被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粗暴地拖到街上去打;他还听说社区里有几个孩子被拐卖失踪了。他非常痛心地感到,这种远离社区做项目的方法,不能够回应社区里最真实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晓鼎 《沪港经济》2002,(7):26-28
1950年初夏,当李和声风尘仆仆从上海赶到香港时,他根本没有想过要在香港长住。用李和声的话来说,当初只是想到香港来住一个时期,因为那时候香港黄金市场相当“闹猛”,很适合寻工找职位。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干就是50多年,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享誉香港金融界的“老法师”。  相似文献   

12.
王和良,湖南正清集团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此岗位上,他登上了现代优秀企业家的台阶,也显示出了现代企业家的气魄:以他无懈的追求,以他聪明的才智,以他勤勉的创造,奉献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理想之光:誓做现代优秀企业家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经历而形成特有的人生风景。王和良,这个1962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县(现湘乡市)白田乡上麓村的农村孩子,也以其农村人特有的勤勉朴实和奋发进取,在理想中追求,描绘出了他特有的风景:1985年,他从湘潭大学经济系毕业时,作为选调生,被分配到洪江市常青乡政府工作。从此.他…  相似文献   

13.
<正>25岁那年,他离开村子外出创业时向村民们郑重承诺:"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回来报答你们!"如今,事业有成的他累计为家乡捐资2600多万元、垫资1.7亿元,他建小区、盖学校、修村路、上项目,带领村里的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难忘家乡那片情岳国良今年67岁,黑龙江省拜泉县人。13岁那年,他的父亲被错划为右派,父母带着他们兄妹5人从拜泉县城下放到国富镇自治村务农。不识农桑的父母受不了这种  相似文献   

14.
在浙皖交界的高寒山区,曾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浙江省淳安县严家乡,一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在走村访户途中,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现场。这一天,是2001年1月4日。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党员和干部。但他却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赤子之心为老区人民谋取利益,被公认为乡镇干部的杰出典范、“三个代表”的忠实楷模。他,就是严家乡土管员、今年58岁的毛泽平。在乡亲们心中,毛泽平是老区人民的好儿子。今年春节,他走了,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给老区人民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毛泽平1962年参加工作,近40年来,他…  相似文献   

15.
从广州中国大酒店到香港会展中心香港新世界发展集团主席郑裕彤,全球十大富豪榜上有名,在香港商界有“沙胆彤”(大胆)之称。早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景尚不明朗且阻碍重重之时,郑裕彤与冯景禧等就一起在广州投资兴建中国大酒店。这在当年,堪称壮举,属投资内地的香港商界先驱。但郑裕彤真正被大家捧为“沙胆彤”的,是在1984年11月,那时  相似文献   

16.
老孙离开我们五年了!他的去世,使我的心灵顿感空虚和怅惘!他是我四十多年的老战友、好朋友,我和他无论在学术上、生活上、思想上可以无所不谈,往来比较密切,彼此有较深的了解。他“走”了,我少了一个可以切磋、可以互相“倾吐”的朋友,我怎么能不顿感空虚和伤感呢! 我和孙孺认识于1945年12月,当时我在广州办广州《晨报》(党领导下用普通面目出现的大型日报),因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抓人,党组织调我和梁若尘同志到香港工作,我分配到《华商报》当采  相似文献   

17.
汗水流尽,才知在都市赚钱太难 李昌出生在豫东一个叫太康的小城,父亲是一家机械厂的工人,母亲没工作.后来因小厂倒闭,全家人仅靠下岗的父亲摆地摊维持生活.从郑州一所两年制的职业中专厨艺专业毕业后,李昌又在家乡拜师学了一年厨艺,这才于1998年3月跟随老乡到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8.
王帆 《宁波通讯》2012,(3):42-43
在香港的宁波籍精英人物中,有一位企业家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他既非出身名门,又非毕业于名校;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又没有尊贵的社会人脉;他既不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香港去创业的老一代,又不是十年浩劫中去香港淘金的“大陆仔”。他从宁波的一个小镇走向世界,终于成为被世界著名的迪士尼公司认可的供应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就是宁波旅港同乡会副会长、香港永正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称“公仔”玩具大王的忻元甫。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3日,亲爱的父亲走过了他96年的人生,离别了我们.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一生. 他79年的革命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父亲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是因为眼前的生计所迫,而是为了抗日救亡、实现民主自由的理想.父亲出生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民党独裁统治,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他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是一个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年仅17岁的父亲警醒,毅然投身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20.
蒋小馨  唐晔 《沪港经济》2013,(12):74-77
像打火机那样擦出了火花在离开故乡三年之后,翔千从美国回来了.虽然身在大洋彼岸,但翔千的心早已飞到了家乡,飞到了亲人身边.当他在广播里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热泪盈眶,热血澎湃,他为一个旧王朝的垮台而额手称庆,也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充满期待.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