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债务危机传染过程中的季风效应与溢出效应: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债务危机传染的两个机制 :季风效应和溢出效应。季风效应反映的是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提高导致的无风险利率上升 ,溢出效应反映的是金融危机后 ,国际资本市场会向与危机国相似的国家索取更高的风险溢价 ,从而提高了这类国家的筹资成本。本文通过一个基本模型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定义债务危机中的季风效应和溢出效应 ,并给出相关的政策涵义 ,包括 :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外债监测体系 ,尤其要注意将“表外负债”和“隐性负债”纳入国家外债的总体规模 ;必须加速建设稳健的金融体系 ,以控制外部危机对国内金融体系的传染效应 ;应保持一定量的“超额储备”,以部分地承担起本国危机的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广泛存在,如何才能阻止或降低危机的焦点品牌带来的间接影响呢?实证结果发现:就竞争品牌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来看,区隔策略最优,否认和缄默策略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高品牌承诺的消费者,危机更容易对竞争品牌低承诺的消费者产生负面溢出,并且随着消费者承诺水平的增加,竞争品牌应对策略对负面溢出效应降低的影响相应增大。以上发现为积极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BGG)的DSGE模型,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来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入效应;税收增加对总产量和消费产生负效应,对投资产生正效应;政府支出的效应大于减税的效应。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中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4.
汪利娜 《金融评论》2011,(5):99-111,126
金融危机使“两房”和证券化倍受诟病。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经济、内生机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多个视角系统梳理美国住宅金融体制演变及“两房”和证券化的作用。通过梳理历史,客观评析了“两房”的创立对促进美国传统住宅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变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金融市场环境和“两房”自身资产结构变化及诱发的危机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因素。并着重剖析了后危机时代“两房”成为政府救市的工具运作机理和未来美国住宅金融市场改革的要点。最后提出我国保障房融资机制匮乏,应建立政策性住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VAR系统检验金融危机的传染.通过对5国摩根史丹利MSCI指教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分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前的平稳期美国与其他4国间保持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与这些国家建立双向因果关系,危机传染存在反馈机制;金融危机在国家间的交叉传染导致危机程度不断加深;脉冲响应函微检验验证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即美国全融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强度加大,持续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冲击了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很多国家推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从经典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理论来看,应对本次疫情冲击的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不足,“以邻为壑”的非合作均衡效果明显。为数不多的货币政策协调也存在执行力不足、深度与广度不够、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低等问题。在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组织需要创设协议和合作剩余分配机制,寻找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和防止国际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建设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长期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现有的IMF和G20等平台上发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协调桥梁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央行间技术性合作等措施参与和推进协调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9·11”前后美国危机管理的变化过程,提出了现代科层制国家在应对类似“9·11”危机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了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抑制国内地区间隐含碳转移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探究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区际隐含碳转移的影响可为中国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本文利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地区隐含碳排放按照最终消费吸收地分解至双边层面,探究了国内价值链不同嵌入模式对区际隐含碳转移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嵌入国内价值链能够显著抑制区际隐含碳转移,前向嵌入模式存在减排效应,后向嵌入模式存在增排效应;提升本地“低碳技术优势”是前向嵌入模式抑制区际隐含碳转移的重要渠道,但需警惕“中部塌陷”问题;产业集聚效应与低碳技术创新效应驱动了后向嵌入增排效应“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本研究从优化国内分工模式的角度,为推进“双碳”目标进程提供了新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李培林 《经济导刊》2006,(1):143-144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社会的风险社会,风险理论认为,应对传统危机,人类设计出“警察型秩序国家”,但应对现代危机,则需要依靠“警戒型秩序国家”。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社会的风险社会,风险理论认为,应对传统危机,人类设计出“警察型秩序国家”,但应对现代危机,则需要依靠“警戒型秩序国家”。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而没有引起赤字危机和挤出效应。但现期应对财政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如结构性减税、给予地方政府适度发债权、由数量财政政策模式向质量财政政策模式转移等  相似文献   

12.
郑利军 《经贸实践》2010,(10):62-63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迎接‘场“大考”,考信心、考智慧、考能力、考民生、考作风。两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沉着应对,推出系列“组合拳”。通过危机的洗礼,我们对浙江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危机公关中的关键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晓君 《经济师》2005,(2):258-259
在危机状态下 ,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态的。一些在常态下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可能在突发的危机状态下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倒下 ;相反 ,也有的企业在危机来临时处变不惊 ,应对得法 ,积极开展危机公关 ,帮助企业化险为夷。文章总结了危机公关中九种关键要素 ,以期对企业非常态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危机以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的“非典”事件因其突发性,难预测性和结果严重性,故被称为“非典危机”。通过对政府处理“非典危机”所采取措施分析,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不足,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给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演化生命周期,并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大规模转移,就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28.36%,“structural bonus”效应显著;到90年代,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趋缓,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加快,“structural bonus”效应和“structural burden”效应同时存在;加入WTO以后,劳动力向工业转移趋势迅速加强,就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17.31%,“structural bonus”效应显著。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危机和危言     
咱们中国人,向来似乎有个好安恶危的共同心理,因而害怕见到“危机”之类字眼,特别是一些大小部门或系统的负责人,如果听到有人说他领导、管辖的部门或系统存在“危机”,就难免要觉得讨厌。比如,千家驹先生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的“教育危机”,有些领导人就认为是“危言耸听”。因此,有关“危机”和“危言”,值得议论一番。其实,人们所说的“危机”,据《辞海》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一是指“潜伏的祸机”。某一部门或某一系统的工作,是否存在“危机”,并不决定于某领导人的自我感觉,而  相似文献   

17.
史龙祥 《生产力研究》2005,(10):167-168,242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缅甸银行危机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银行体系具有“短板效应”,并对银行体系“短板效应”产生的机理、过程和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政府与储户之间的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在面临银行体系“短板效应”时应该采取的最佳政策选择。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应该对问题银行及时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援助,确保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以避免“短板效应”造成的银行体系危机。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向量自回归及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比分析了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黄金、原油和美元市场的相互联系,研究了次贷危机在这三个市场间的传导机制和波动性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危机是由美元和黄金市场向原油市场传染的.这场危机不仅加剧了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使市场间的风险相互溢出,同时影响多个市场.危机后黄金市场的风险较低,美元市场的波动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9.
魏江平 《经济师》2009,(4):248-248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会让企业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导致库存积压严重,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文章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牛鞭效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学术界开始把研究的视角由公允价值转向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以及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是不是导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研究上.公允价值会计就是实时“说了实话”,却被当成了次贷危机“替罪羊”.因此,在经济开始回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与其顺周期效应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