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元文化融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聚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融合接触—筛选—融合的过程,会在聚落空间形态上通过相关意向与符号反映出来。为丰富传统聚落类型与空间理论研究,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从文化—空间角度,运用类型学方法,立足山水格局、聚落布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四个层面,总结客家文化与广府侨乡文化影响下的典型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提取两类聚落空间形态元素及原型,与典型客侨聚落黄洞村空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索在客侨文化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制及融合规律,以期为传统聚落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平衡的科学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和空间两个视角,研究在社会转型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特征及所面临的挑战,并从转变价值观念、提高就业水平、注重特色引导和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策略以解决聚落空巢现象严重、空间形态遭到破坏、空间发展粗犷无序等问题,使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从而使民族聚落得到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乡村空间变化较大,山地乡村因为地形等方面的限制,其空间演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GIS空间分析、聚落形态学等方法,分别从河谷区域与聚落两个层面对贵州省白水河流域1971~2015年内聚落时空演变的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河谷内村寨点数量大幅增加,新建村寨点纷纷向河谷平地道路沿线发展,村寨建设规模普遍大幅增大;聚落传统"山—水—林—田—村"的空间格局渐遭破坏,存在村寨外围大幅扩张与内部空心化并存的情况,村寨形态失控;按约前30年与后10年的分期来看,村寨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张的速度大幅加快,并且在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村寨建设集聚区。基于调研分析,提出当地村民生计模式的变更、生活方式的改变、群体心理的变化以及村庄建设管理失控等是如上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乡村饮食、乡村居住和乡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以村寨聚落文化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要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发展的无序和连续蔓延直接改变和影响到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造成远近郊开放空间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占有和破坏。亟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给予积极保护。论文从保护开放空间中自然风景这种重要公共资源的角度,立足于边缘区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从城市与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目标,探讨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方法———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等三种模式,并提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策略———规划控制管理、发展政策引导和社区民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独特的空间形态是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借鉴生物学“基因”概念,在梳理当前聚落空间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地理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基因”视角的小城镇空间量化描述体系。分“核、轴、群、架、界”五个维度,对聚落空间要素进行有机划分,选取相应特征指标精确量化提取空间形态“基因”,完整覆盖聚落空间形态各维度要素。开放的空间“基因”提取框架可随研究对象动态调整,为小城镇空间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cyborg reading of the process of informal settlement by internal and postcolonial immigrants in Lisbon's periphery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Cyborg does not stand for a neo‐organicist or cybern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ormal city but rather for the conjunction of the multiple enactments of city life under conditions of urban informality—in this case the fourfold combination of history/migration; architecture/low‐fi technologies; inhabitation/body/memory; and governmentality/urban capital. The 40‐year event of settlement and inhabitation is presented through an ethnographic micro‐history of one neighbourhood in particular, with a strong focus on slum dwellers' life stories, on the details of the artefact‐machines they have built, their informal dwellings, and on their social and mental experience of place. Responding to recent calls for multidisciplinary ethnographies of informality, the article brings the specificity of Lisbon's informal settlements—their growth based in postcolonial rather than rural migrations—into current debates on informal urbanisms and geographies of sociotechnical urban assemblages.  相似文献   

12.
以地方响应作为中介,将全球化、城市化之间的互动作用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分析框架,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维度来解释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机制。结合对昆山和玉环两个不同全球化路径的案例探讨,从制度创新与政策投入、全球生产网络与治理、产业升级与新型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财务管理不透明,资金管理不规范,债权及债务化解迫在眉睫,财务审批及收支结报管理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对农村建设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但是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存在制度不健全、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论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在此背景下,农村公路建设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文中基于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业主所发挥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业主方面更好地完成对农村公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富于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对农村景观产生破坏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农村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变动,如何使文脉得以延续重新建构,在改造和发展新农村中取得新旧和谐,创造宜人的具有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18.
关明文 《企业经济》2012,(11):34-37
如何加强企业重组,特别是企业重组后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亟需学术界着力研究和破解的难题,更是重组企业着力思考和探索的实践命题。本文以河南煤化集团为例,阐述了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河南煤化集团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了企业战略重组和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和重要策略,即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必须注重先进文化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管理模式,这为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规模效应、聚变效应和集成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城乡整体生长空间的规划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城乡整体生长空间的规划理念,以此来指导城乡空间的整合.同时强调,城乡空间的整合,不仅仅是城乡空间资源的共享和空间发展上的协调,还应注重城乡生态系统的互补与整体保护,注重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社会的共同进步,并为此从规划建设策略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