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以核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的集合体,其所具有的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在21世纪都市圈以其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将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都市圉的发展经验之上,对鸟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的协方差分析——以上海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县级市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上海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以及对相关市场的带动效应。结论表明,上海对其都市圈内的城市有显著的经济辐射效应,对相关市场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4.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从构建互动性城市一区域系统,加速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对湖南13个州市主要城市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辐射带动力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湖南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通过构造新型的城市增长和发展格局,促进湖南省域经济的“两型”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市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当前,其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三年大变样”及“作风建设”的成果都为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条件。石家庄要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加强辐射,促进石家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了探究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孰占主导,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01—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企业数据,通过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缓解反向因果问题,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进一步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都市圈,研究单个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就业和资产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同一城市群下不同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辐射模式呈现异质性,广州虹吸效应占主导,深圳和珠海溢出效应占主导,其中深圳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及转变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发展的新现象是以都市圈的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趋势下都市圈形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完善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川南都市圈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和重庆提出联合打造"川渝经济圈"的背景下,作为"川渝经济圈"重要支撑点(片)的川南地区,是否需总结我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川南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川南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张双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4):96-100
都市圈建设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历史和现实视角,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圈规划的演化逻辑,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后期及未来,建议建立都市圈联盟,磋商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依托于“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建设规划,加快都市圈建设;依托于省际交界区,夯实都市圈建设的基础;加快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小微型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依托于都市圈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步伐,助力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都市圈的发展是与其产业的发展协调进行的,文章通过区位商理论,对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7.
18.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整合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意义,结合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中原都市圈整合的总体构想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