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民营企业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东 《经贸实践》2005,(1):30-31,34
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本文认为,国企的改革、改制,首先要解决的是产权问题。而产权问题的解决在于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即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必须让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并使其在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国企改制上市后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1.就股东会而言,现有法律缺乏对股东及股东会权利运作的保障体系。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企改制形成的,按照国家借助证券市场支持国企改革的初衷,一方面发行新股向社会筹集资金弥补国企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国家股在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从而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仍以国有股为主体,难以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致使产权不能明晰,股东未能真正到位。并且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甚至总经理仍然由政府委派,中小股东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即使作…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结构改革成功不能代替企业制度改革。要警惕各类“消解论”企图消除全民所有制的主张。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所有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特殊性所有权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国企产权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国企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拉开了序幕,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进。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战阶段,遇到了一个最大的也是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当前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国企产权改革问题,这个问题聚焦在是否要进行产权改革以及怎样改革。大论战后,冷静思考国企产权改革,我认为国企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5.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探索全民产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40 年国企改革的历史警示我们,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极具风险性, 要确保其成为国有企业凤凰涅槃、 展翅腾飞的全民产权有效实现形式, 避免其成为葬送国有企业的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要客观辩证把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性、 目的性、 共融性和风险性, 防止因私有产权进入而改变全民产权性质。 要客观辩证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意义和局限性, 跳出行政权力收放的思维窠臼。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必须深刻把握 “两个做强做优做大” 的改革总目标和 “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方针, 坚守防止颠覆性失误的底线原则, 选择正确的改革可行方案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国企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迄今历时已近50年;而自1990年代末以来,“关、停、并、转、组、卖”的改制已经使各地中小型国企转为私人经营,抑或破产倒闭;与此同时,大型乃至超大型的169家中央国企依然在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国有控股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使得一批“新国企”脱颖而出,引领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产权切换并非国企实现扭亏增盈的契机,产权改革过程中的非规范性以及附随的非理性行为,使得“产权效应”依附于沉重的磨擦成本,而且表现出时间上的滞后性。所以,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产权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 国企职工的经济行为,没有个人利益的制衡,就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也是国企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产权魔结。怎样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构建全民所有(国有)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国有企业经历了20年的改革,至今仍然是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近年来国企亏损面在扩大,下岗职工人数在增加。外因是市场问题,内因是国企产权机制问题。目前有人关注国企命运问题,更多的人关心国企改革的成效问题。我看,当务之急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一旦人们抓住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就不难找到解开这个主要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我国30年的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渐进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世界普遍认可。但国企改革的绩效却不能说是改革成就中的亮点。当国企改革走向产权改革的时候,尤其是走到当前民营化阶段,借鉴外国产权改革失败的教训,对我国国企改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在不同转型战略下,我国国企改革必须分情况地推行民营化,强化民营化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到该过程的去“官员化”和“洋资化”,关键还是要放缓民营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从债权人,国企改革遗留问题,上市公司与退市制度等方面,郑百文事件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启示:(1)从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看,按照企业效益从低到高的变化,企业的控制权应当依次掌握在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手中;(2)完善公司治理和建立“退市”机制是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在新环境下的体现。国企产权改革不完善,不彻底在国企被改造成现代企业之后便演变出了现在要解决的公司治理问题,虽然国企产权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还得从国企的产权改革入手,将国企的产权改革推向完善;(3)我国证券市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的建设,对类似郑百文的行为和理念应高度重视,依照客观标准严格发行审核,上市规则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严格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要求,规范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体有关产权多元化是“改革关键”、“改革核心、“根本出路”、“无法回避”等讨论多不胜数。产权多元化作为国企改制的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但过分夸大其作用,回避和歪曲产权多元化的本质目的并不可取,国企一经产权多元化改制是否真的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因此,从现实进行考察国企改制的产权问题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周明生,赵国庆如何深入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在“因地制宜”和“国企制宜”这样两个方面下功夫。本文试图谈谈“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问题。一、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及其依据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不妨这样来概括...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国企的改革。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有许多痼疾难以克服,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就针对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着重从管理问题、产权问题、效率问题这三个方面对国企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迄今历时已近30年;而自1990年代末以来,“关、停、并、转、组、卖”的改制已经使各地中小型国企转为私人经营,抑或破产倒闭;与此同时,大型乃至超大型的169家中央国企依然在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国有控股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使得一批“新国企”脱颖而出,引领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政府的国企利润收益权竟然被落空而没有被落实,这恐怕会让任何一个稍具常识的国民大吃一惊。恰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此前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应该向国家分红”,其言下之意就是…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国企改革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对当今国企改革中呈现出来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做了剖析,包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私有化改革的冲突,以及关于国企本质、国企改革目标与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决战年。债务负担沉重已成为阻碍我国国企改革的重大障碍,如何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债转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它对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实施“债转股”,还应注意配套工作的到位和实行。  相似文献   

17.
朱海就 《时代经贸》2012,(11):89-90
养老危机的问题最近被曝光以来,很多人都想到了国企,既然反对延长退休,那么就得找个渠道补充养老金的缺口,国企家大业大,是块肥肉,不找国企找谁呢?把目光投向国企是好事,国企改革已经有好久没有动了,这回,借养老之“危”,说不定能推动国企改革呢。但是,国企怎么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省市正在展开一轮新的产权转让风,北京、深圳、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将国企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或外国公司。北京的官员表示,将出售104家市属国企的股权或股份。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如无锡的小天鹅公司,8月份被南京的一家私营企业斯威特集团(SVTGroup)收购。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 但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零售业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主流的国企改革思路如产权优先论、经营机制转换论和公平竞争论等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表现在,以明晰产权为主导的改革效果很不理想,而国企转换经营机制的潜力已挖掘殆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难以操作。从企业契约的观点及人力资本的差异性来看,构建一整套科学的经营者选择、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非市场化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各级政府的附属物。因此,在国企的产权改革中,改革主体自然是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而企业只是作为被改革的对象。改准?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都由政府说了算。既然是政府说了算,就不可能完全引入市场机制。因此,国企的产权改革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使股份制在国企改革中扭曲变形,由淮南之橘变成了您。首先,在进行股份改造试点企业的选择中,出于减少和降低改造失败后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的考虑,选择了大部分非支柱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