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世行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26+133
"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时,追求很久而不成的事情,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办成了。1993年5月,我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城市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遇到了来自台湾的同行。在当时,这样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到审计局上班时,就渴望见到沈刚。沈刚,一个极为平凡的名字,但却是我心仪已久的偶像。五年前,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偶然在份杂志上看到一则感人肺腑的札记,那题目是《无悔的选择》。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下自己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学成材,并婉拒舒适岗位及厚禄,甘愿献身于清苦的审计事业……"写得真好!"我当时深深为他及他的职业感动,仔细一看,作者就是沈刚。"审计事业是崇高的,工作是艰苦的,但总得有人去干。"十分平朴的语言,在我心中却荡起阵阵涟漪,满腔热血沸腾。我立下宏愿:好好读书,将来报考审计学校。办公室里十分寂静,全科除了我都下厂审计或调查。打水、拖地板、抹桌后,就没有事干了,只好拿出一本书漫不经心的翻看,正百无聊奈,心里闪出一个念头,我开始审视每张桌子,希望能找到沈刚。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偶然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成为必然,就像我与胡亚雄的相识。本来他在昆明,我在南京,天高水远;在一个数百人的会议上,一个偶然,我与他同走进陈建军、陈小林兄的寝室,听说他是昆明人,我就盛赞昆明小餐馆的“自由设计”观,彼此感觉就近了……那一晚正是中国申奥揭晓的时刻,自然有了欢畅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1999年我到大连度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高中同学买了一套在海边的公寓,后来看着不顺眼,就想卖掉买车开。听说是在海边,我好奇就跟她去看了那房子。一进公寓,热气扑面而来。像国内的许多楼房一样,里面除了一个光秃秃的灯泡之外,什么都没有,是清水房。这是一个有七十多平方的两室一大厅的南北狭长型顶楼公寓,最讨厌的是客厅虽然很大,但是没有留厨房的位置。我不知道卖这房子的人要在哪里设厨。还有,南北阳台的面积太大,空间浪费得很厉  相似文献   

5.
贴吧     
《企业文化》2008,(1):88-88
小欣新年好!新年新气象,我刊自今年起重新开通贴吧栏目,大家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欢迎通过网络及时沟通。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小欣编辑你好,偶然登陆我们这个网站,看到您在留言栏里的留言,感觉您是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热情、充满阳光的"进取型人士"。我就一口气把八页留言都看了一遍——谢谢你帮助咨询企业文化师的事,尽管和我没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蒙曼 《秘书工作》2008,(5):37-39
常常有人问到我的业余爱好,我的回答总是看书和爬山.说多了,自己猛然一想,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休闲版"吗?说到"万卷书"和"万里路",总觉得非常沉重.其实,无论是走路还是读书,本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以至于我已经把它们算作业余爱好了.尤其是读书,对我而言,它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名人书趣     
老舍"书是别人的好" 老舍先生有一篇题为《读书》的短文,收录在《老舍生活与创造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在这篇短文中,老舍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没有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读得很快,不合口味的就"跳过",而且不用心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嘛?书应该记住自己";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8.
读书大概算是一件雅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应试所读之书,乃借读书之名,取功利之实,或为文凭,或为俸禄。这类读书实为一件  相似文献   

9.
上班第一天,老板给我一个下马威。单位规定,员工上班时不准穿高跟鞋。那天我正好穿了一双新买的高跟鞋,没想到被老板一顿批。他说我第一天上班就违规,要罚款50元。当时我被人数落的滋味很不好受,何况是因为穿鞋子这种小事。从此,我就和老板结了“梁子”,以为他成心找我茬。一个人一旦看对方不顺眼,就会觉得对方事事碍眼,觉得老板坏透了。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譬如看见一只鸟儿,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  相似文献   

11.
说到读书,这是最让我惭愧的一个话题了.小时候有一本没一本地看过几本"三国"、"水浒"、"西游"的小人书,书是向家境好的同学借的,所以始终也没看全.文革前初中毕业下农场谋生,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农事,雨雪天不出工就猫被窝,无暇读书也无从读书.八年后进县城打工,能读的书只有毛主席著作和鲁迅的几种选本.这辈子我最仰慕的就是那些家学深厚、受过系统教育、能在高等学府教课甚至带研究生、文章又写得石破天惊的同行了.  相似文献   

12.
当你背向太阳时,你会只看到自己的阴影。——纪伯伦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尘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每一个人都曾经遇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  相似文献   

13.
汪彦明 《秘书工作》2004,(12):45-46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人都在为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忙碌着,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也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甚至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那就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因为应酬太多而无暇读书了,久而久之,书也就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14.
"VG"是"Virgin(处女)"的英文缩 写。"VG信息"即"处女信息",亦称"零 次信息",指的是信息的内容尚未经过加 工整理就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信息情 报。"VG信息"说起来玄乎,其实并不神 秘,平常的一句话,一种突发的灵感,一个 新鲜的点子都可称为难得的"VG信 息"。"VG信息"源自于日常生活,源自 于平民百姓,它与科技、智慧含量较高的 一般信息不同,它的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 性,科学家、工程师们刻意寻觅可能一无 所获,而普通百姓"无意插柳"却能偶然 得之,故常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 不费功夫"之妙。正因如此,"VG信息" 往往不被人看重,常常得不到有效利用, 以致造成巨大的隐形浪费。  相似文献   

15.
我当时跟他们说:我只有一架飞机,你们有1000架飞机,你们为什么要怕我?兰世立说,我怎么算也应该是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有下海的教授在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挖民企的老根,说很多第一代民企老板是因为读书不行,工作找不到,升不了官……之后才去做生意的。我是读书还行,也算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做官也做到了省政府里,应该说都不错,但是我却不小心做了生意,又不小心发了财。我下海至今16年了,就我所看到的,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地位过。每当我参加一些论坛,看到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16.
先斩后奏     
正我对领导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给我处分吧,已经拆掉了……"领导佯装生气地说:"拆了就拆了吧,一切由我负责解释,谁让我用了你这杠头队长呢!"干执法这活儿,就得一碗水端平。庄稼人不容易,十个"大盖帽"对付一个"破草帽"的事儿,咱别做,也不能做。而对那些知法违法的,看似惹不起的人物,坚决不客气,不管你有多大的乌纱帽,多么有权有势,我都要用尽心力,拿法律办事,看那些不法分子能怎么样!那一年,就出了这么一件事儿,我用了"先斩  相似文献   

17.
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有不同的方式,如欣赏音乐、绘画、雕塑,参观博物馆,等等。但我觉得,有一个方式是最不能缺少的,而且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读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点体会。总的来讲,我自己的读书经验、读书方法和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不"。第一个"不",就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这个我是高中开  相似文献   

18.
@我们     
《中国企业家》2013,(11):17
#神"马"终成浮"云":马云退休全追踪#@孟林RUC:企业家学派是战略管理的一个学派,即使阿里啥的有独立的战略,但是有这样的"神仙"级的灵魂人物在,他自己本身就已经是公司的战略了。他是离开不了的。你看乔帮主……到今天都没有真正离开……#李连杰:壹基金不可能代替红会,它不是神#@美丽中国潘勋卓:我得说,这段话让我对壹基金更加  相似文献   

19.
清香母亲茶     
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虽说事隔多年了,但只要想起,总感觉到会有一股浓浓的温情伴着浅浅的茶香溢满我的心田。 10多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乡村少年。因为酷爱读书的缘故,我常常是捧着书本一看就是半天,每每这个时候就能听到母亲的唠叨:“别就着煤油灯看书,当心近视眼……”“眼睛不要靠书太近,会近视的。”  相似文献   

20.
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忙忙碌碌,得点空闲也就喜欢看看书,一方面是休息、消遣,再者也是一种很大的乐趣.我书读得不深不精,比较杂,一年大约能够翻阅几十本吧.前几天,<秘书工作>编辑部编辑小黄打来电话,约我给<读书>栏目写篇读书体会文章,开始我没深想便答应下来,但真提起笔,还不知从何说起,迟迟交不了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