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为培育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以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引领.常州大学科技园为特色,不同机制、不同规模、特色各异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发展较快的科技园中,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提出,在今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家大学科技园能否发挥出较大作用。从大学层面看,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我国大学服务社会的行为自觉性普遍较低;二是创新人才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3.
国外科技园区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科技园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实践证明,依托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大学创办科技园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在对大学科技园的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阶段,对国外高科技园的深入研究必将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曾在高校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近百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处于有效和相对高效的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简政放权、政策普惠、资源共享和公共平台建设等国策实施,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效率仍在递减,影响力和凝聚力还在式微,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策略,期望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社会服务方面继续发挥资源汇集整合、多元协同驱动、“海陆空”兵团作战的创新与服务大平台作用,继续保持其他园区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孵化器”独具优势与独特地位,触类旁通、示范引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大学科技园是一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途径,依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特征,提出了湖北省创新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优化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越式,谁就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任何国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大量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能占有可观市场份额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仅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而且也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把蕴藏在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1999年国家首批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五个有一定基础、不同类型的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建设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加速大学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创造和优化大学科技园技术产品创新环境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解决高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加速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创新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是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和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制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从创新创业支持、人力资本形成、金融制度创新、创新文化塑造以及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科技园制度。  相似文献   

10.
就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提出要重视创新文化。增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营造创业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高校优势,办好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机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学是科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已成为我国开展尖端科学研究、推进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当前,社会服务已与教学、科研并列成为研究型大学的三大功能。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科研成果却很难实现产业化,向企业和社会转移的力度也很小。因此若要有效实现大学的成果转化,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就需要各类科技中介组织的介入,大学科技园由此应运而生。它作为大学、科技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相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高新区(即:福州市科技园区)创建于1988年,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下辖马尾科技园、洪山科技园(含台西科技园)、仓山科技园。福州市高新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府直接规划调控先成立了三个科技园再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成立国家高新区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大学科技园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功能障碍,区域经济融合优势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010年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收入为226.1亿元,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弱,低于2004-2009年,平均每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收入为2.6亿元。同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场地面积和单位企业平均人数都出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驿站等技术服务形式,提出区域大学科技园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的技术融合机制,创新主体对接机制以及创新资源对接机制,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科技园区作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进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历史重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期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三园”(马尾、洪山、仓山科技园)“省市共管,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建区以来,福州市科技园区为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马尾科技园以光机电一体为重点、洪山科技园以计算机软件为重点、仓山园以新材料、通讯产业为重点的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兴办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 2…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科技园十年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俄罗斯科技园十年的发展,它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被人熟悉到普遍被社会所接受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十年中俄罗斯科技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们对科技园尚不了解,国家也没有出台统一的政策鼓励创新小企业发展。创新企业和科学中心在这个时期内完全是自发产生和自然消亡。 尽管这个时期俄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支持计划,但俄罗斯科技园发展还是迎来了“第一个浪潮”。类似科技园这种创新形式首先出现在高等院校中,最初在高校产生的科技园,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绩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今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构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钻石模型,揭示了其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牵引机理和耦合机理;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等系统结构类型,揭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超循环机理和周期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指出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已初见成效,大学科技园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大学科技园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对京沪两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园区发展规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等共性问题以及科技园组建方式、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支持等差异性特点展开,并对我国科技园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我国大学科技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业绩辉煌,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校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学科技园,利国利民,也有利于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校科技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科技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