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莹 《云南金融》2012,(9X):143-143
中国国民消费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消费能力不足会造成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弱化,降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国内的产业发展促进作用会明显不足。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推进力,现阶段要不断提高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朱莹 《时代金融》2012,(27):143+145
中国国民消费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消费能力不足会造成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弱化,降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国内的产业发展促进作用会明显不足。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推进力,现阶段要不断提高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为考察内蒙古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及其动态变化,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年和2005年综合经济发展实力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内蒙古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近年来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特点,重点讨论了信用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束龙玲 《时代金融》2012,(20):144-145
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找出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合肥市为实证分析对象,找出对合肥市经济发展具有影响的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合肥市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工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生产值、房地产业生产值、建筑业生产值对合肥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近年来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特点,重点讨论了信用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束龙玲 《云南金融》2012,(7Z):144-145
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找出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合肥市为实证分析对象,找出对合肥市经济发展具有影响的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合肥市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工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生产值、房地产业生产值、建筑业生产值对合肥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本文将经济发展研究分成收入、城市化、产业、消费和科技五个方面,运用多种参数指标,立足世界经济的未来与过去,得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规律。作者根据国内外关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的关键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亚君 《云南金融》2012,(9X):139-140
中国在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持续稳定地向着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持续稳定地加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全面,作者在文中主要以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为主,概述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收入水平两个角度,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收入组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等影响,经济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持续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我国应建立经济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亚君 《时代金融》2012,(27):139-140
中国在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持续稳定地向着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持续稳定地加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全面,作者在文中主要以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为主,概述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区域位置、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概况,其次,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区域位置、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概况,其次,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国运用产业和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经验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产业政策包括结构政策、组织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等。韩国的税收制度与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紧密联系,与产业政策互相配合,在发挥税收激励机制的同时,注重实施配套性税制改革。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不少相似之处,韩国运用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又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此外现代物流的发展又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卸掉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国际经济整体发展态势,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入手,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然后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别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帆 《金卡工程》2009,13(2):164-165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取决于苏北经济发展状况.要振兴苏北经济发展,必须全面发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包括区位与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与后发优势、政策优势、机遇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徐连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发,不断增强苏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前沿非线性PSTR模型和我国2007-2013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在体育财政投入水平较低的地区,体育财政投入无益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体育财政投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体育财政投入显著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随着体育财政投入水平逐步实现对相应门槛值的跨越,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同时,我国各省域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京、浙江、广东、海南、内蒙古、陕西、西藏、新疆等八个省域体育财政投入显著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其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重心、步骤等系列要素。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以政府投资拉动机制向市场机制转轨过程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具体实际,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内在机理分析入手,对东北区域及区域各层次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决策、选择与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已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出发,对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案例佐证.并就如何克服地区文化中的弊端,发扬文化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