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当前中非经济关系开始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发展态势,深化和发展中非经济关系对实现"中国梦"和"非洲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发展中非经济关系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的调查研究,加大对我国赴非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非洲内部和中非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非洲国家在金融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等,以推动中非经济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依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1950~2018年人口城市化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规模快速提升,城镇化率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但当前差距依然较大,突出表现为欧洲与亚洲、非洲国家之间的差异;沿线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快速增加,具有明显的大城市优先发展趋势;到2035年,“一带一路”沿线城镇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还将大幅增加,亚洲与非洲的大城市具有较大潜力。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未来可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积极分享中国城镇化发展经验,将城镇化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与沿线城市积极开展友好交流,积极深化城镇化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4日,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欢聚一堂,共叙中非友谊,共谋合作发展,共同签署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中非双方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了非洲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联系,提升了能力建设水平。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化中非双方关系的重要抓手。中非双方将在新时期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过程中不断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进步;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解决非洲一体化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同时加强中非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非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以及非洲改善的农业投资环境,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2015年,我国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具有政策上的优势。中非农业的合作,不仅推动中国与非洲农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促进中非地区的互利共赢。中非间在农业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同时两国在农业合作方面的前景相当广阔。本文深入研究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及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秋北京,迎来一批非洲贵宾.来自非洲大陆4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齐聚北京,忆往昔,谋未来,话友谊,谈合作.中非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8.
《财务与会计》2009,(12):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8日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讲话,宣布今后3年中国政府推进中非合作8项新举措:一是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相似文献   

9.
观察     
新闻事件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于年11月4目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与非洲各国在峰会上一致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该宣言郑重宣示,中非  相似文献   

10.
声音     
邱震海 《中外管理》2014,(6):20+22-20
李克强"基建处于中非合作‘重要位置’"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非洲之行时说,中国将与非洲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区域航空网络。 邱震海:中非关系已从过去几年的中资大举进入非洲,发展成中国大规模帮助非洲建设基础设施的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城市化给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结构、过程和功能三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属性,探讨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提出了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必须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过程高效、功能完善,并从这三方面讨论了可持续城市化的内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得到控制,城市代谢效率不断提高,居民福利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2.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Bruno Latour and Emile Hermant, Paris ville invisible William J Mitchell, E‐topia: ‘Urban life, Jim — but not as we know it’ Antoine Picon, La ville territoire des cyborgs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to describe a specific urban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collective initiatives, self-organiza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habitants. We understand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an urban strategy through which an urban territory is produced, transformed and appropriated by the people. This concept results from a theoretically guided and empirically grounded comparison of Mexico City, Istanbul and Lagos. Based on postcolonial critiques of urban theory and on the epistemologies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we b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se urban regions into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multidimensio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spired by Henri Lefebvre focusing on material interaction, territorial regulation,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In this way, popular urbanization emerged as a distinct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we identified in all three contexts. While this process is often subsumed under the broader concept of ‘urban informality’, we suggest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distinguish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primarily led by the people, while commodification and state agencies play minor roles. As popular urbanization unfolds in diverse ways dependent upon the wider urban context, specific political constellations and actions, it results in a variety of spatial outcomes and temporal trajectories. This is therefore a revisable and open concept. In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the collective development of a decentered vocabulary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Susan D. Blum, Portraits of “Primitives”: Ordering Human Kinds in the Chinese Nation Liz Zhang, Strangers in the City: Reconfigurations of Space, Power, and Social Networks within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Nancy N. Chen, Constance D. Clark, Suzanne Gottschang and Lyn Jeffery (eds.), China Urban: Ethnographi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John R. Logan (ed.), The New Chinese City: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Reform  相似文献   

15.
Tourism Urbaniz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蔚芳 《城市问题》2001,(3):16-19
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 ,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步入了后工业化时期 ,一些尚未达到现代化的国家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与工业化、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是世界范围的城市化。 180 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5% ,而到 1990年 ,已有 4 5%的人生活在城市中 ,估计 2 0 0 0年将达到 50 %以上。我国城市化水平多年来一直严重偏低 ,1999年也只达到了 30 9% ,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 37% ,世界平均 50 %和发达国家70 %— 75%的水平。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 ,加剧了我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虚荣——对我国城市化现状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正常标准轨迹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城市化更多地呈现出表象的城市化,即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本文旨在对我国表象的城市化进行探讨,认为目前的城市化存在大量“被动”现象,表现在统计的被动和空间的被动迁移.此外还分析了这种城市化模式下将产生农村土地的占用、城市新贫困群...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城镇化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城镇化空间体系 的建立以及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 ,搞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提高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而且是顺利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引擎和有力保障。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顶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统筹规划 ,通盘考虑系统各部分的相互联系 ,保证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城市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 ,在城市化进程中 ,必须在提高城市质量、特色上下功夫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