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是进口地银行(开证行)应进口人(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向出口人(受益人)开出的付款保证,属银行信用。但是,不 同种类的信用证对受益人的保护程度各异。本文就此予以介绍,希望引起受益人 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银行根据申请人(即进口方)的要求,向受益人(即出口方)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支付凭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承诺。它将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目前是国际结算中运用得最多的结算工具。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出口商提交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情况F,银行即负责付款。然而在外贸实务中,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而不能安全收汇的亦不乏其例。因此,搞清楚信用证交易涉及三方基本当事人,即开证申请入(买方)、开证行、受益人(卖方)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妥当地处理信用证与买卖合同,减少出口贸易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买卖合同对买卖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买方与卖方的法律关系由双方间的买卖合同规定。由于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信用证方式付款,买方、卖方…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具有银行信用特点,可使受益人收汇得到保障。但信用证结算并非绝对安全,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软条款"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信用证是开证申请人利用信用证这一银行信用工具,在信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软条款具有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很难被察觉,给国际贸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阐述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及其性质,列举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类型,并且提出加强资信调查、提高外贸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银行作用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软条款,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可以单方面解除付款约束,使受益人处于不利或被动的地位,导致其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简而言之,软条款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它单方面被申请人或开证行所控制,使得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对出口方而言是十分危险的.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常见的开证申请人欺诈、受益人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同欺诈及从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银行三方考虑风险防范,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部分出口货物的结算方式,仍采用信用证结算。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列有条件的付款承诺,这种付款承诺独立于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合同,独立于开证人(进口商)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只要受益人(出口商)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开证行(进口国银行)就必须付款,而不过问实际货物的状况怎样。  相似文献   

8.
在以信用证为结算手段的交易中,作为开证行,对于不可撤销信用证.当受益人按信用证规定提交全部单据,并且这些单据又符合信用证单据要求时,便构成开证行的确定付款承诺(见UCP500第九条),所以,开证行是否付款是其独立审单后做出的决定。不应受到他人影响。但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开证行和申请人存在较为密切的业务关系,出于此种考虑,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是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支付方式。信用证源于合同,但却独立于合同之外,信用证结算情况下,银行只按信用证处理业务。受益人应严格审证,与申请人沟通有关改证要求,确保信用证各项条款可以接受,以顺利生产出货,最终凭单证向银行交单议付,安全收款。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一般都规定在出口国有效,或付款或承兑或议付。那么,信用证完成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呢?一般说来,如是保兑信用证,在单据直接由受益人提交给保兑行的情况下,信用证完成时间是指保兑行凭单证相符的单据提交、支付或作出支付的保证,或承兑或作出无追索权的议付之时;如是在开证行付款、延期付款或承兑信用证,其完成时间指当开证行凭单证相符的单据的提交,支付或确认其延期付款的保证或承兑之时;如是在通知银行付款,延期付款或承兑信用证,其完成的时间指通知银行凭单证相符的单据的提交,支付或确认其延期付款的责任或承兑之时。那么,在议付信用证情形下,信用证的完成时间如何确定呢?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变商业信用为银行信用,使卖方的利益有了保证;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国家的受益人、开证申请人和开证行,信用证规定了独立抽象性原则,即开证行的付款责任仅建立在单单、单证相符的条件上.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核心支付工具,也是我国进口业务中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在进口业务中,信用证申请书是企业自行缮制的一项重要文件。开证申请书(Application Form)是买方作为开证申请人委托开证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的法律文件,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关系是以开证申请书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是根据该申请书确定的。开证申请书一旦经银行承诺,即成为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的契约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信用证开出之后,除非得到受益人(出口商)同意,不能擅自要求开证行修改或撤销;在开证行履行付款责任后,  相似文献   

13.
一、假远期信用证业务的内涵 要了解假远期信用证业务,首先要了解假远期信用证(Usance credit Payable at sight).假远期信用证又称"买方远期信用证".它是指开证银行应进口人的请求,在开出的信用证中规定,受益人开立远期汇票,由付款行负责贴现,并规定一切利息和费用由进口人负担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表面上看是远期信用证,但实际上,从信用证条款可以看出,虽然出口方开立的是远期汇票,但因有付款银行负责贴现,且利息及贴现费用由进口方负担,出口人可即期收回十足货款;而对进口人来说,则待远期汇票到期时才付款给付款银行.这种信用证多使用在买方不愿或不能即期付款,而卖方又希望能即期收款的信用证业务中.在国际结算中使用假远期信用证,被称为"假远期信用证业务",在我国又称"进口票据买断"业务.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变商业信用为银行信用,使卖方的利益有了保证;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国家的受益人、开证申请人和开证行,信用证规定了独立抽象性原则,即开证行的付款责任仅建立在单单、单证相符的条件上.……  相似文献   

15.
浅析出口商选择保兑信用证并非明智之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贸易中,保兑信用证是一种被认为可以增强受益人收汇保障的结算方式。按传统理解,保兑行参与到信用证业务中,对受益人而言,有开证行和保兑行两方的付款承诺,似乎有双保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是开证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进口商)的申请,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在一定金额和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它将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通过银行信用,对出口人在提交了合格的单据后保证可以安全、及时收到货款,同时通过对单据的严格要求对进口人及时收到合格的货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是目前国际结算中运用得最多的工具.然而,近年来,有些信用证的功能发生了异化,使得信用证就成了废纸一张,无任何付款保证可言.  相似文献   

17.
在外贸实务中,以信用证支付方式结算货款,在货物装运之前或之后,就进入到制单结汇的阶段。由于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有条件付款承诺的凭证,在实际操作中进口方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伙同开证行,制造各种软条款,甚至利用信用证对出口商进行欺诈。在外贸制单实务中出口企业的业务员和单证员要熟悉银行惯例、信用证的规定及其标准,加强防范,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一)汇票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运用。跟单信用证和托收项下的业务大都要求汇票。但有些银行,为了节省汇票印花税,并不要求提交汇票,而是凭单据付款。有的银行要求提交收据以代汇票,甚至在信用证条款中,明确规定受益人必须提交收据。如提交了汇票,虽也可接受,但汇票印花税须由受益人负担。这类条款,我们必须注意按照信用证和合同规定办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外汇损失。下列情况不凭汇票结汇:(1)信用证规定的付款人是北京  相似文献   

19.
UCP600单据邮寄途中丢失条款在实务操作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间跟单信用证结算业务离不开邮寄这个环节,而由干快递公司内部管理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导致代表货权的单据旁落或没有下落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快递公司对单据丢失承认是他们的原因造成的,但往往以快递标签背面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作出赔偿。所以因单据遗失产生的结算问题一直困扰着开证银行/保兑行、指定银行和受益人等信用证当事人。将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UCP600新增加一条款明确了即使单据在邮寄途中遗失开证行也必须履行付款责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结算的三种基本方式包括汇款、托收和信用证.汇款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 ,信用证则是银行信用.属于银行信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使得作为受益人的出口商收回货款因银行的付款承诺有了保障.但是 ,可转让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收取货款是否属于银行信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答案否定 ,可转让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