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金融》组织关于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坚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国家资金的作用,促进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要分口管理,分别使用,主要是这两类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不同。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用于无偿性的支出和长期占用的资金需要;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的闲散资金,包括企业单位的存款和居民的储蓄。这些存款是要准备提取的,而且要付利息,因此,信贷资金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财政资金是无偿的,资金支出后不再返还;信贷资金是有偿的,存款、贷款都要返还。如果混淆两类资金的性质,把有偿资金无偿使用,把信贷资金用于财政开支,信贷资金就无法灵活周转,必然导致过多地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物资供求平衡,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现在部分基本建设资金已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人民银行还发放一部分中短期设备贷款。这样做,是否符合两类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呢?  相似文献   

3.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原则必须坚持。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这个口子一开,将会造成资金管理工作上的混乱。当前分口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但是不能废除这项原则。贯彻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这两类资金的根本区别。简单地说,财政资金是无偿收缴和拨付,信贷资金是有偿的存款和放款。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从企业单位来说,就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必须分口管理,分别使用,即不准挪用流动资金搞基本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这  相似文献   

4.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这两类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划分清楚,因此,我认为,这两类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不必坚持。坚持分口管理原则的所谓必要性之一,是两类资金的来源不同,性质不同。而多年来的实际情况是,应由财政拨付的资金常常占用了信贷资金。工业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长期拨不足,随着生产发展需要相应增加的正常流动资金不能及时调整或资金来源长期无着落,银行发放的超定额贷款变为长期占用的定额贷款,很大一部分信贷资金实际上变成财政资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中,重申了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严格禁止把银行信贷资金移作财政性支出。应当怎样正确理解两类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希望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财政与银行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两个主要的部门。自1983年开始改革流动资金体制,国营流动资金改由银行管理和承担后,财政与银行的矛盾日趋尖锐。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在运行中跳槽错位,严重混淆了两类资金性质,使财政资金信用化、信贷资金财政化,造成全社会资金的短缺,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行政措施,采取强制无偿的方式,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价值进行集中和分配形成的。国家通过拨款和补贴的形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物资生产部门和非物资生产部门,因此,无偿性是财政资金的本质属性。而财政资金信用化指的是将部分无偿吸收的财政资金,采取有偿方式借给企业、单位使用以及利用财政资金经营有价证券转让业务。如发放各种贷款,收取利息或占用费;买卖有价证券,获得价差收入;参与银行同业折借和开办金融租赁;改变财政存款性质,以其它存款的名义存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7.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性质不同,决定了这两类资金必须分口管理,这是资金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过去,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没有很好地坚持这一原则,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的例子是三年“大跃进”时期。当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大刮浮夸风,生产上搞高指标,分配上搞高积累,财政银行也打破  相似文献   

8.
本刊自今年第4期起开展了应当怎样正确理解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的问题讨论。本期发表吴正同志《正确理解两类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一文,作为这次讨论的小结。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和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上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财政资金信用化和信贷资金财政化(以下简称“两化”)的问题;财政、银行资金供应与管理互相脱节的问题;财政、银行责、权、利的划分不够明确的问题等等。本文拟就财政、银行职能和资金混淆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谈点粗浅看法。 财政和银行是国家集中和分配资金的两条途径。财政资金无偿征收,无偿分配;信贷资金有偿筹集,有偿分配,这是二者区别与分工之所在。但是,近年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相互交织,“两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财政与银行的业务划分已被打破。一方面财政跨出无偿分配方式,信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在政策性因素影  相似文献   

10.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行之有效,必须坚持的。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放弃分口管理的原则,两类资金随便混用,弊病很大:信贷资金可以任意挪用于基建,基建战线越拉越长;正常生产所需资金受到影响,不利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为更新改造、大修理等专用基金扩大开支开了方便之门;信贷资金用于不流动的物资上,贷款不能按期收回,贷款的周转率就低,使用效果就差;企业用贷款上交未实现的税利的可能性增大,容易形成财政的虚假收入;财政不必再增拨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垫补即可;易于使企业用贷款来垫补亏损,不利于促进企业扭亏增盈;不利于企业节约使用资金,改善经营管理;基建拖欠贷款将无法清理,只好由银行去“擦屁股”。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资金管理工作开始实行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分别使用、分口管理的原则。现在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很大变化,这个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目前对我们是否还适用呢?是否还要贯彻执行呢?这是许多同志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近几年经济过热,基建失控,消费基金增幅过大累积而成的。但从国家财政、信贷资金管理来说,未严格坚持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过多地用信贷资金垫支了财政性开支,增加了财政性货币发行,不能不说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综合平衡的原则,对于合理使用国家资金,保证生产和建设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民经济建设新高潮的形势下,人民银行要从生  相似文献   

14.
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至于哪些资金由财政无偿拨款,哪些由银行贷款,在具体内容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对财政和银行的分工可以作必要的调整,只要这种调整坚持无偿的归财政、有偿的归银行这一根本区别即可。例如基本建设,过去全部由财政无偿拨款。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基本建设逐步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由无偿使用改为有偿使用。这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并不违反两类资金分口经营的原则。因  相似文献   

15.
财政挤占信贷资金是某些本来应当由财政承担的职能向信贷转嫁的结果,它具有分散、复杂和隐蔽的特点。为了如实反映矛盾,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它的透明度很有必要。一、财政挤占信贷资金的表现特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金,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它们各有来源并各具职能,原则是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相互之间不容许挤占。回顾历史,在国民经济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这项原则一般遵守较好。但是,建国40多年来曾经出现三次财政挤占信贷资金的高峰。第一次是60年代初期'大跃进'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第二次是十年文革的中后期,第三次出现在80年代末直至当前。目前这一次财政挤占信贷资金与前两次的共同点是财政困难和整个国民经济效益低落,但又有不同于前两次的表现特征——为时持久,层次纷繁,都超过以前并在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清蓉 《征信》2016,(10):84-86
国库资金是国家统一筹集和分配的财政资金,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要靠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通过分析国库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现状,研究国库资金变动对信贷资金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国库资金与信贷资金协调运行的对策建议,以增强国库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协调配合,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急资金保障体系“四手联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资金、保险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捐赠资金,四类资金只要配置得当、协调合理,它们就可以在灾害管理的资金保障体系中分别承担不同的作用,搭建起相互协调、支持配合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体系,获得相得益彰的整体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财政和信贷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这是经济学界共同的看法。然而,这两种资金的性质以及所起作用的性质是否相同,至今颇有异议。社会产品分配除了采用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形式外,还采用企业货币资金的形式。企业货币资金在分配社会产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需要讨论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以及国民经济中这三大货币资金对平衡关系的不同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信贷资金运行基本原理 信贷资金运行就是指:信贷资金的聚集、分配和再分配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要提高信贷资金运行效益,就必须在资金的聚集、内外部分配及再分配上下功夫。聚集就是组织和开辟信贷资金来原,即筹资;分配和再分配就是指信贷资金的灵活、合理运用,其主要渠道有二,一是外部分配渠道,即面对全社会的外部资金运行;一是内部分配渠道,即面对银行自身的内部资金运行。 资金的外部分配指对新增加的各类存款、自有资本、根据生产和流通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以及发行金融债券而获得款项等货币资金进行面对全社会的初资分配,再分配则是指贷款收回后的再发放,这个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信贷资金直接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其运行公式为:  相似文献   

20.
上级行对下级行下达的信贷资金指标是否合理,是造成信贷资金松紧、余缺的关键.如果分配不合理,指标分得多的行,资金用不完,由于资金闲置,就要求把资金尽量运用出去,而由此就出现了一些滥放贷款的现象,影响信贷资金效益的提高;指标分得少的行,资金不够用,由于资金紧张,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资金需要,使该支持的得不到支持.所以,我认为把信贷资金指标分配得尽可能合理,是件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