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香港制造业的现状70年代以来,作为香港经济中主要部门的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下降,金融服务等行业则迅速上升。其变化情况参见表1、表2。香港制造业经历了诞生、成长、达到高峰、比重日益下降的过程,现在已经降  相似文献   

2.
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性较强.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基本吻合,同时也表现出追赶国家的一些特点.本文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结构变化及各行业比重峰值出现时点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预测了2013-2022年期间中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趋势:预计纺织、造纸、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延续回落态势;冶金、建材等重工业部门比重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持续回落;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学原理,将工业部门分成装备制造业、重加工业、轻加工业三部门,从而提出工业部门"三分法"理论。认为,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形式,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应该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和测算,发现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工业部门中,初级原材料行业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制造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竞争力上升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工业部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和装备制造业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与结构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现代服务业部门甚至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呈现总量持续增长、但近两年有所下滑,资产总额和就业人数在全国比重持续萎缩,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主导优势部门优势逐步萎缩,新兴装备制造业部门缺乏规模和效益的优势等问题.未来需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4年-2008年中国30个省和直辖市37个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发现,地区开放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产业增长,但是在结构上却对技能偏向性的产业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制造业在吸纳FDI和出口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他工业行业无可比拟的,故本文还单独对制造业29个行业的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通过制造业各个行业在人力资本投入比重上的差异,地区开放程度的差异对制造业的产业增长的非技能偏向性作用表现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和测算发现,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工业部门中,初级原材料行业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制造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遣行业竞争力上升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工业部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和装备制造业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现代服务业部门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GGDC产业数据库和PWT宏观数据库提供的跨国数据,选取1976-2010年3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分别用制造业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制造业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衡量制造业规模,用经济增长率标准差方法和HP滤波方法衡量经济波动,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制造业规模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制造业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与人均实际GDP均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实际GDP达到10000美元时(2005年不变价格),制造业规模达到极大值.基于总体样本的估计发现,制造业规模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制造业规模扩张有利于减缓经济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基于分地区样本的估计发现,制造业规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规模扩张有利于减缓经济波动;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规模扩张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整个工业分为装备制造和非装备制造两类部门,把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纳入非装备制造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其他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2000—2007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对非装备制造部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的结论,不同区域分组的估计结果说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非装备制造部门的设备更新速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龚唯平 《新经济》1995,(9):32-3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对一切生产或装配制成品的工厂、公司以及工业部门的总称。一般分为耐用品制造业和非耐用品制造业两大类。在香港,工业一般被称为制造业,指除建造业、矿业和水电等行业以外的一切加工制造行业,包括制衣、电子、纺织、钟表、塑胶、玩具、首饰、金属制品、家用电器、印刷等40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