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农产品贸易当中,蔬菜产品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表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蔬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试图对我国出口的蔬菜产品的比较优势强弱进行测度,并试图分析其形成原因。这对我国在蔬菜产品出口贸易中保持并扩大这种比较优势,进而提高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产品贸易当中,蔬菜产品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表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蔬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试图对我国出口的蔬菜产品的比较优势强弱进行测度,并试图分析其形成原因.这对我国在蔬菜产品出口贸易中保持并扩大这种比较优势,进而提高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发展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个势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区域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上海在区域分工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比落后地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中还是存在着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之分。区域中的产业分工应该根据是否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即比较竞争优势来划分。本文借鉴波特模型的分析方法并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区域分工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同时阐述了企业家应该怎样进行产业选择,政府应该怎样实施产业政策,才更有利于上海发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6.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应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规定了很多战略性的政策和对策。世纪之交,中央更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本文就这种差距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在描述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现状基础上,通过对主要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的生产效率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云南省稻谷、玉米、小麦的优势区域,并提出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各自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和国际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自1995年以后只有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强;而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劣势有加强的趋势,其中农业原材料和燃料的比较劣势最明显;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在考察期间内低于日本和韩国,自1995年开始高于美国,自2000年开始高于德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比较优势衰减理论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强力支撑,结合对经济转型理论梳理,切实考察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筛选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包括高端新兴产业、虚拟经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城市经济广泛的协作与合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独特的区位特点,以及内涵丰富的多元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域综合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优势产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优势产业理论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的新思路。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到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分类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及培育发展措施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应进一步实现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的系统梳理,从理论脉络上勾勒其基本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各种理论对比较优势原理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作用、内涵等有不同的解释,这是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随经济发展而演变的反映.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现实演变,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转换本国的比较优势,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培养国家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区域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根据区位商法测算出中部地区五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比较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区域分工,以发挥各省比较成本优势,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在范围上可分为企业、产业和地区、国家三个层面或三种视角;在内容上包括内涵和来源两大核心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内容分析方法,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回顾和归纳,以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讨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今年年初取消纺织品配额后,中国纺织品第一季度出口到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大幅增加,这引起了美欧等国的恐慌,美国于今年5月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7类纺织品设限,欧盟也决定对由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启动“紧急特保”程序,这些举动再一次对中国的纺织业提出了挑战,面对后 相似文献
17.
Guobing Shen Anthony Yanxiang Gu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7,15(6):87-103
This paper uses 4‐digit SITC data to identify groups of manufactured goods exported from China to the USA that have strong or ris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trades are inter‐industry, with only a small portion being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s (IIT).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Sino‐US trade is complementary. We construct an imbalanced index of IIT, and identify the goods groups that aggravate and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e suggest an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a dynamic IIT index that might mitigate the aggregation bias of the existing methodologies. Our improved index reveals that the dynamic imbalances of US‐Chinese IIT in manufactured goods are worse than their static IIT imbalances, which means tha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correct the deficit of US trade with China in the following couple of years.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s of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is China's major task for sustainable trade growth. 相似文献
18.
19.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国据以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两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绝对的否定或肯定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中国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考虑,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对于企业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两种理论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密切相联系。本文通过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视角,直接证明了企业环境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差异性来源在于企业环境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