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船舶配套业水平落后,严重制约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船舶配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和突出。现就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的现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船舶电子产业发展水平是反映船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首先阐述了中国船舶电子产业发展状况,指出了目前中国船舶电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全球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然后提出了一些船舶电子产业发展对策,如提升创新能力、选准发展重点、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船舶工业及产品出口张守淳现状我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拥有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1000多家,船用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专业生产厂200多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所属企业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已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船舶工业及产品出口张守淳现状我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拥有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1000多家,船用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专业生产厂200多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所属企业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已经...  相似文献   

5.
依托网络化理念及技术提升国际竞合能力,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应对网络化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本文系统分析了互通、群聚和同步等网络效应对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合能力的影响,并以此对其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多维评述.分析显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合将会面临重大调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南通船舶修造产业迅速崛起,已在我国船舶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船舶修造中心向亚洲转移,江苏沿海开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南通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南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造船舶修造及海洋服务产业一体化品牌,向国际领先地位迈进。本文就此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选用船舶工业宏观数据和资源环境约束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指数测算了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通过面板模型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对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发现从长远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收敛特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整体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较高的技术水平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阻碍了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环境规制对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的增长已经带来"补偿效应"从而提高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考察船舶工业绿色竞争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也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的船舶业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就伴随着投资过热造成的金融泡沫迅猛发展。金融危机的突然到来使得中国船舶行业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结合中国船舶行业的现状,分析了船舶行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08,(2):73-73
湖南省船舶工业发展将以内河运输、特种船舶为主,逐步向外河海运发展。到2020年,培育形成5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船舶龙头骨干企业,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8,(1):71-71
2008中国舟山国际船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浙江同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将于2008年5月16日~18日在浙江舟山船业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船博会的展览内容,除了围绕船舶工业外。还延伸到航运,港口、渔业、旅游等产业。展览主要内容有:船舶修造、配套企业形象及产品技术装备展示了;航运、港口物流企业形象展示及业务推介;渔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造船生产能力和产量迅速提高,跃居世界第三。从1982—2001年的近20年间,中国造船能力增长了9倍,呈现出跳跃式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造船行业已形成了能够建造3万吨级以上船舶的造船设施36座,造船能力达到479万吨,其中能够建造30万吨(含30万吨)。  相似文献   

12.
我省的船舶工业起步较早,近十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总体规模和造船总量上,与两大集团、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省经济实力较强,制造业水平较高,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船舶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很好。抓住国际船舶市场兴旺、世界造船业东移及我国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3.
1978年6月2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人的预见性,为中国船舶工业指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我们造船工业应该打进国际市场;我们造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多,一定可以竞争过日本;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可以在上海、大连、广州等地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国际海运贸易量持续增加,世界造船业目前正处于30年不遇的市场高峰期。据英国克拉克森2006年2月公布的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韩国造船厂2005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达1450万修正吨,占全球船舶订单总数38%之多,稳坐全球造船国首位。而中国凭借其资源、成本和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2005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成功超越日本620万修正吨,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那么,随着世界造船业的产业转移,中国作为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最佳区域,这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因此,我国…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平台,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中国船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船舶产业沿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呈现"T"字形空间布局,沿海初步形成5大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造船业和修船业以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上海、浙江为主,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船舶制造业次之。娱乐船和运动船制造集中在广东和江苏两地,浙江和辽宁两地相关制造企业相对稀缺;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以山东和广东为主。(2)中国船舶工业以金属船舶制造和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为主,不同类型船舶产业布局,区位指向明显。集聚程度以海港湾为中心沿海路方向按照空间距离衰减,并且沿海路方向,船舶产业布局呈现先布局船舶制造(维修和检测)、船舶配套,再布局船舶管理、船舶生产性服务业(船舶研发、船舶金融和船舶交易等)等船舶产业。(3)未来中国船舶产业发展,需要深度融入全球船舶产业链和供应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同时,加快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国际间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造船业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并给江苏造船业发展带来了良机。本文分析了江苏造船业具有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条件和雄厚的船舶制造基础,提出的江苏造船业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对策为: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形成特色,开展错位竞争;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积极承接国际船舶配套业的转移;不断提升造船层次,积极承接国际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大陆桥视野》2012,(13):89-90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1~4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受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2012年1~4月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遭受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是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当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为此,在走访江苏省几家典型船舶制造和配套企业并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当前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江苏省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从管理、学校以及企业三个层面提升江苏省船舶工业人才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船舶建造作业现场正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从管理复杂、工种繁多、危险度高等方面而日渐复杂愈加庞大.所以,对于确保船舶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建造周期等方面来说,认真研究船舶建造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的对策意义十分重大.文章分析了船舶建造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完善我国船舶建造现场管理工作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朱涛 《经贸实践》2010,(7):43-44
岱山船舶工业通过近几年培育、扶持,已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船舶产业中的核心产业船配产业并未有明显的起色。岱山船配产业面临重大的机遇期,按县域内船舶产值5%比例配套,在2012年将形成10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推进。如何加快船配产业发展,改变目前县域经济中船舶制造强船配产业弱的态势,是当前摆在当地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从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重点、技术路线上进行明确,重点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