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大量民工进城,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以往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民工潮”,在2004年被大规模的“民工荒”所取代。自2003年底,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区出现招工不足现象,从事一线操作的工人缺口很大,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产。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约为200万人,企业缺工率在10%左右;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深圳缺工40万人,东莞27万人。整个珠三角缺工在200万人左右。在福建泉州和莆田两市共缺10万人。浙江温州等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的出现。已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后,江西、安徽、河南、湖南、四川等省的农民每年开春即南下北上外出打工,到下一年的年关前才返乡过年。如此年复一年,每年近一亿多的农民移动,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进入2004年,先是在闽东南地区,接着是在珠三角、浙东南,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这是自从1989年我国出现首次“民工潮”以来从未有过的。昔日的“民工潮”竟变成了今日的“民工荒”。“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源何在,如何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备受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一、“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分析民工短缺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缺工情况,切实解决“民工短缺”问题,我省就业部门专门组织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东营、威海等市就“民工短缺”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省“民工短缺”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一、“民工短缺”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就无锡市惠山区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中,与部分企业、民工进行了座谈,并深人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读“民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但从2003年开始却传来一个异样的声音:从深圳、东莞等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开始,蔓延到闽东南地区,再发展到浙东南和整个"长三角"地区,到2007年,京、津、沪、湖南、江西等省市也陆续出现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招工难、缺工现象,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颇具特色的现象--"民工荒".  相似文献   

6.
从“民工荒”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2004年春节起,遭遇了2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民工短缺(专家称之为“民工荒”),民工短缺最先出现在东莞,然后迅速在整个珠三角地区蔓延。据专家估计,到2004年止,该地区整个加工制造业缺口高达200万人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工率几近一半。为此该地区当年许多中小企业因为缺工而减产,有的甚至已经倒闭。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前只在沿海地区才有的用工短缺问题已逐步蔓延到了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其他许多地区。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57家缺工企业的调查,对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企业缺工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地区的制造业出现"技工荒"甚至"民工荒",除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外,另一方面就是与一些地区、企业长期不涨工资、缺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条件恶劣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对以往存在对人力资源实行掠夺性开发的"报复".这说明要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善待劳工.  相似文献   

9.
针对部分媒体报道广东出现“民工荒”的问题,今年7月下旬,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派出四个调研小组,对企业用工短缺情况反映比较集中的佛山、中山、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清远、河源八市进行了专项调研。调查对象以缺工问题比较突出的企业为主,通过到企业和发放调查问卷,共调查了306家企业,同时结合全省2004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对广东省企业前段时期缺工状况有了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地区的制造业出现“技工荒”甚至“民工荒”, 除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外,另一 方面就是与一些地区、企业长期不涨工资、缺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条件恶劣有 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对以往存在对人力资源实行掠夺性开发的“报复”。这说明要维持 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善待劳工。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今年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却爆发了“民工荒”,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民工:“民工荒”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措手不及。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我国,竟然大范围地出现劳工短缺。这一社会问题给中小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供求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004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荒”,地处浙江省莫干山下的德清县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也出现了招工难和技工短缺的现象,有的企业投产后无法组织正常生产,有的企业因缺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用工短缺特别是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今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首次承认我国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民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资讯专递     
权威发布我国企业招工难问题趋于缓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对全国部分地区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企业招工难问题趋于缓解。根据调查数据,广东3月份全省缺工从2月的90万人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用工荒"呈现出向全国多地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在内地一些省份如湖北、安徽、河南同样如此。面对严重缺工问题,许多企业以涨工资来应对。今年以来,全国17个省份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提低"进程加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对莱阳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难问题。据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统计显示,全市企业缺少职工5000人左右,其中食品加工和服装加工行业缺工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企业缺少劳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用工数量急增。近年来,全市工业项目和企业数量快速增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用工数量的急剧增加,在人口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导致企业招工困难。工资待遇低、企业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差在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突…  相似文献   

17.
《经济界》2011,(6):82-94
本文是今年6月完成的1,053位企业家参与的“企业用工情况专项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企业家认为今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二季度企业缺工情况依然严峻,生产岗位仍是缺工最严重的岗位。三季度企业计划招工人数有所上升,男性劳动力及18-3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更受企业欢迎;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期待政府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经济界》2011,(5):80-96
本文是今年6月完成的1,053位企业家参与的“企业用工情况专项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企业家认为今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二季度企业缺工情况依然严峻,生产岗位仍是缺工最严重的岗位。三季度企业计划招工人数有所上升,男性劳动力及18-3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更受企业欢迎;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期待政府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功领 《人力资源》2023,(17):100-101
<正>企业缺工问题与经济、人口、职业等诸多客观因素及企业自身因素有关。整体而言,一线城市企业更多面临常年的用工荒挑战,二、三线城市企业则以特定时期的用工荒为主。但二、三线城市以及周边县域企业的用工缺口规模通常大于一线城市,这和当地制造企业的员工规模整体较大有关。近期,笔者对S县企业用工情况及缺工原因进行了调查,采集企业基本信息,包括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行业类别、员工人数、用工需求,并向企业人事工作相关人员和其他员工开展缺工原因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从调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当前S县企业缺工问题仍然普遍。本文仅以S县为脚本,分析当地缺工原因及对策,供其他地区或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存在劳动力供给总量偏大,劳动就业困难的现实。但在湖北省荆门市,有部分企业却反映劳动力短缺,招不到工人,企业陷入因缺工导致的开工不足或无法开工的困境。一、荆门市劳动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资源总量情况。截止到2004年底荆门市总人口300.2万人,劳动力总量182.36万人,占总人口的60.7%。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2.劳动力城乡分布情况。从调查资料看,在全市182.36万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占67.3%,城镇劳动力占32.7%。农村劳动力居多,城镇劳动力偏少。3.劳动力文化素质情况。荆门市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