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中包涵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中应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二不能相互替代、减轻或免除;二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是对巳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这种审计意见具有鉴证作用,但这种鉴证作用是有限的;三是由于期后事项的存在,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万峰 《新智慧》2000,(14):39-39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根据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可将期后事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第二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的情况提供证据的事项,这类事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3.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2016年年底,财政部颁布第1504号审计准则,我们目前将之称为新审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对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审计准则的改革与国际审计标准国家靠近,是我国审计准则国际化的一大步,是对审计报告规则的突破性要求。本文研究新审计准则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以及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对并购使用者决策的作用,目的是帮助正确理解与评价关键审计事项、提高审计师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期后事项可能改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期后事项的性质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发表不同的审计意见,以规避审计风险,减少审计责任。  相似文献   

5.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给客户和社会公众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企业发生的一些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重要事项做出职业判断。笔现结合新颁布的审计准则及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重点考虑的专门事项及其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助新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掏空事项文本信息,文章以201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掏空关键事项的视角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与掏空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减少大股东掏空行为。当与掏空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力度越大、风险匹配度越高或越是利用专家工作时,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用越大;掏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公司行政关注成本和市场监督压力实现的;从体现大股东代理问题的股权制衡环境来看,掏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发挥的大股东掏空抑制效应在股权制衡氛围较弱的公司中更明显。文章对强化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与其他行政监管及市场监督机制的合力威慑效用和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审计意见做出相应的决策。然而,广大社会公众在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这有可能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审计意见及其类型的界定本文所指的审计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根据所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所发表的意见。因此,审计报告可以根据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分为四大类: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同的审计意见有不同的确认条件。当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说明出具该意见的原因及依据,并对该意见所涉及的事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做出估计,无法估计的应说明原因。二、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认识误区1.简单地以审计意见的标准与否来判断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大小和风险高低。许多信息使用者虽然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极为关注,但因多数人对审计知...  相似文献   

8.
杨桂花  马彦玲 《新智慧》2007,(10):56-58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探讨了会计日后事项和审计期后事项的相关理论知识,从会计角度和审计角度对它们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关键审计事项提炼了财报中已恰当披露的关键信息,这可能增加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进而影响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研究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用MPEG、PEG还是OJ模型度量权益资本成本,沟通关键审计事项都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为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更多、规模更小、成长性更高、所处区域市场化进程更低时该影响更大,基于2018年实施的新审计报告准则,以全部A股为样本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有效支持了本文研究结论.研究从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维度完善了资本成本理论,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明确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标准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且这种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分析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内外部治理水平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即存在“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同时,相比于存货类和固定资产类,公司更关注收入类和应收账款类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进一步细分公司违规类型后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仅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和领导人违规行为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在经营违规行为的样本中不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微观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评估新审计准则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8-2019年度A股1PO公司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实证检验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了增量风险信息,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水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其抑价率越高;而IPO公司主要通过收入确认或资产减值等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其增量风险信息,但"十大所"相比"非十大所"更能有效控制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增量风险,故"十大所"能有效约束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水平的提升效果.因此,投资者应理性解读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信息以进行投资决策;政府监管部门应重视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声誉,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效力.  相似文献   

12.
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审计时应当关注期后事项,因为期后事项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所审计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而且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责任、审计结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及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意见的类型往往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对象。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绝大多数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采用事件研究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此类审计意见信息含量及其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醒信息使用者充分关注并谨慎使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审计报告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任何重大变化均会在审计报告中有所体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根据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于2004年12月修订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文章回顾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三次变迁,分析了最新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在审计理论与理念的发展,并介绍其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济效益以及遵守财经法纪等情况 ,经过审核后 ,进行评价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的书面文件。它是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全面总结 ,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依据 ,并对委托者和其他有关方面起公证作用。因此 ,审计报告质量的优劣 ,既反映审计工作的质量 ,又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最终影响审计的权威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工作的结果 ,集中反映在审计报告上 ,通过审计报告 ,可以“透视”整个审计项目工作的质量 ;审计报告也…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将发生重大变革,审计人员掌握电子商务审计是当务之急。现有的审计人员是电子商务审计的最合适人选;电子商务审计的主要新内容:网络安全评价、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网络披露事项和电子商务数据隐私保密的审计;电子商务审计的新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着重于数据库审计、内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审计报告内容更新且时效更强。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0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应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审计师在不同的监管环境下为上市公司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与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关性,探讨了审计师的审计报告行为。在控制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审计师的审计报告行为明显地受到监管环境的影响,而公司的财务状况只在一定条件下与审计报告行为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四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敏 《新智慧》2006,(9):50-5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现行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以下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  相似文献   

19.
管劲松 《新智慧》2004,(1A):39-40
2003年4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对于审计报告日期而言,新准则删掉了原准则中的“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中的“外勤”两个字。  相似文献   

20.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 ,发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法规有重大不一致时 ,应建议企业进行调整 ,以使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由于有关审计调整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规之中 ,致使不少注册会计师对此缺乏系统、明确的认识 ,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一、审计调整的特点审计调整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审计差异进行的调整。具有如下特点 :1.调整主体的双重性。审计调整的主体包括两方面 :一是注册会计师在为取得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数据而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对审计前会计报表进行的调整 ;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对账务进行的调整。调整主体不同 ,相应地其调整处理也不相同。2.调整性质的非强制性。审计调整是注册会计师履行的一项建议职责 ,调整与否的决定权在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需要调整事项的重要程度 ,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以及如何反映。3.调整事项的重要性。对于不重要的事项 ,包括审计差异事项 ,被审计单位可以不予调整或作简化调整 ,注册会计师则可以不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 ,或在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的情况下也无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