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平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57-60,68
实现人的现代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该文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出发,分别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形态、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位的发展变革入手,并结合个体的现代化意识探讨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从生产力学说思想史的角度,简要阐述了西欧、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生产力学说。七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生产力学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中国当代的生产力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产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学说的长足发展,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当代中国人的发展在内在机制、社会关系、活动及其能力、素质与个性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从以身份为基础到以契约为基础的转型、从重人情关系的封闭式到重利益关系的开放式的转型、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型和从“见物不见人”的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转型等新特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当代中国制度建设、实现人的现代化、推进教育转型等来使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转型得以实现,这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通过时中外现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回顾中国50余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得出这样的经验: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70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可以从十个方面总结,包括成功地进行三次经济变革,发挥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双重叠加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实现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增长与各层次教育的迅速发展相结合,实现丰富的国土资源、广阔的天空资源与工业化、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发挥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得益于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以及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税收现代化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因为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通过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从思想观念现代化、专业能力现代化、创新能力现代化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具体要求,最后从管理认知现代化、考核评价现代化、激励机制现代化、平台管理现代化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是我国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带动力强,信息技术应用面广、效率高,且中国拥有后发优势、局部科技优势、已有一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完成三大任务、采取两大主要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既是一个实证的概念 ,又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实证的”和“价值的”两方面的统一。经济的增长 ,物质财富的积累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医疗条件的改善 ,贫困人口的减少等无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显著特征。这些“实证的”方面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助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同时 ,人的价值的实现又有助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图景必须是自然、融合、协调、创新、精神和人的发展的全息趋势。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己成为21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要想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正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关注,这是因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强烈地、持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磨难”,引发了种种偏离现代化追求初衷的社会后果。在探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时,一个不能回避的实质性追问是,如果物质现代化的实现不能够导致精神处境的普遍改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生产力思想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力。在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今世界,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内涵,明确了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以四川省11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分析数字治理平台、信息化水平、组织财政能力、组织注意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对四川省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数字治理平台外,信息化水平、组织财政能力、组织注意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均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有正向支持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促进四川省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早期的两次重大经济变革,对新中国早期经济发展道路的目标模式选择和经济关系变化及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在"共同纲领"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新的生产关系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结束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失误与局限性。"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既有积极正确的一面,也有局限性。三大改造的指导思想、选择的时机、采取的方法和实践的效果等有些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文化理论的创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升华。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意识(先进文化)放在第二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既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三个代表”牢牢建固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生产力五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要素的探讨是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生 产力要素论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劳动者、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与管理五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先进农业生产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把先进生产力理论运用到当前的农业、农村中来,以不断培育和保护农业中的先进生产力的论述不多;该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即通过对当前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特点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是贸易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脆弱性,对环境和资源等社会成本的消耗度较高。因此,中国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减少浪费,实现中国向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量主导的资本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限制与消灭剥削,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