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财权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本文将通过对分税制前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东西部地区几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来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丁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100-101
分税制通过对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政收入的重新界定,解决了分级包干财政时期出现的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税制也随着各方因素的变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分税制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而产生的土地财政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金融发展被过多干预等难题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完成。因此,分税制还需要进行完善以适应当前中国国情,较好地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3.
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区税负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对地方政府筹集税收收入水平的差异尚有待深入研究。一般认为影响地区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管理、政策等。本文将税负差异分解为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两个层面,通过税收努力模型拟合估算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差异以及演变,评估各省税负差异程度。各省税收能力、税收努力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为合理评价地方财力、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财政职权、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子英  赵仁杰 《经济研究》2020,55(4):101-117
分税制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入权、税收征管权都呈现逐级上移的特征,这势必会弱化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建设职能。本文利用撤县设区改革,研究了收入和支出端的财政职权对县级政府征税努力和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县级政府财政自主权,新设区的财政收支明显下降,而市本级的财政收支则显著上升。第二,撤县设区弱化了县级政府征税努力,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率,不过仅限于区县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所得税,对国税局管理的增值税和2002年之后新企业的所得税没有影响。第三,撤县设区有助于扩大企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分税制框架下要实现企业的实质性减税,需要通过财政收支权力的同步调整来降低地方财政压力,形成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坚持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改革方向。总体而言,20年的改革探索和运行实践表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摒弃了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传统办法,以税种为基础来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将企业置于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地位;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财政收入稳定增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税体制中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2.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还未完全理顺,问题“分税制”体制不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正在1.政府财政职能尚未转换到位,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中,财政对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调体制仍处于建立过程之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多数节能力还很有限。过去十年间分税制的几次调整地方政府仍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作为政府的首以财力向上集中为主。1994年分税制改革只是明要职责,把公共服务作为第二位职责。不少地方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财权划分,并政府直接筹划和投资竞争性项目,而用于公共服没有对省级以下各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经验研究,从制度因素出发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城镇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出现明显变化,土地财政现象同期出现。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城镇房地产价格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土地财政也是房价变化的重要中间影响因素。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导致土地财政规模与依赖度扩大,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行为会影响土地出让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参与者行为,均将进一步推高商品房价格。因此,本文建议在维持房产市场价格稳定方面,需重视财政制度建设,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通过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土地出让制度,限制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程度,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织,成为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金哲 《经济与管理》2010,24(11):79-83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将税种按收入归属划分为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我国的地方税在分税制近二十年的调整和完善中已渐成体系,地方税体系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财力纵向配置关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等方面均发挥了正面效应。但从建立规范的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看,中国的地方税体系仍存在着诸如地方税体系缺乏整体设计,主体税种面临缺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契约角度分析分税制的性质,并用统一的框架解释了分税制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研究认为:中国的分税制本质上是一个弹性的分成合同系统。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于剩余分配的各种子契约的组合。这些子契约可归为四种基本形式--工资合同、定额合同、分税合同和分成合同,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此构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分成合同系统。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个激励系统能够激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但是易扭曲地方政府行为,促使经济重复建设和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改革我国现行分税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的讲,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又是一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发钱”,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分税制,按照公共财政理论,改革和完善现行分税制,必须认识和解决三方面问题;一、以政企分离作为分税制改革的切入点,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适当下放税权,解决分税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三,完善地方税系,为彻底的分税制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方税体系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尚未解决好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地方税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在原则指导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科学界定税种归属;优化地方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但仍然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展中国式税收竞争。本文在构建省级企业所得税优惠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无序的策略互补式税收竞争,并且在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上的竞争比实际税收优惠更为激烈。中央政府有必要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入手,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间的企业所得税竞争行为,但同时也应该保持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板数据的地方税收与经济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造成的效率损失,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的错位使得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各异。营业税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正效应,而企业所得税则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且在三大区域存在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Tax effort is a measure of a government’s effort to collect taxes.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impacts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centives have on local governments’ tax efforts in China. For consistency with the literature, we first include typic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our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factors on local tax efforts are significant, but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tend to be weak.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s a vertical incentive,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ax effort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Meanwhile, fiscal interaction, as a horizontal incentive, is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in a spatial specification to explain tax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tax effort in China also depends on the horizontal incentive. Hence, to improve local tax effor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let the locals have more autonomy in collecting taxes and evaluate local tax effort by referring to tax collection in adjacent provinces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税权治理机制的国际借鉴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税权治理问题是困扰我国政府的难点。清醒的改革者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税权关系时,应把握集权与分权的适度平衡,高度集权与不加限制的盲目分权均不可取;实现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善治必须做出健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分权体制下政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计量模型,将地级市之间经济竞争程度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验证了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程度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经济竞争程度越激烈时,其辖区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辖区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产业和所有制异质性;分位数回归发现,辖区企业处于不同税负强度时,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减税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减税降费、让利于企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规范横向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取东中西部代表性的省份广东、湖北、陕西,分析三省的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改革当前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出让制度,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安全和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