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美买壳上市,但是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本文概括了赴美买壳上市的风险,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包括中美两国制度差异以及赴美上市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是对赴美买壳上市的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 在二级市场购并中,非上市公司(购并公司)购买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控股上市公司的目的,被称作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上市额度和上市节奏受到政府的控制。作为一条捷径,买壳上市就成为企业资本经营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买壳上市并非都能获得成功。有些企业花了不小成本,却未能买壳成功;有的企业即使买壳成功,收益  相似文献   

3.
王朋  程雪 《经济论坛》1996,(12):8-9
“买壳上市”异想天开吗?王朋程雪“买壳上市”是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新途径。笔者在阐述其涵义、积极作用后提出几点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并勾勒出“买壳上市”的运作全过程,供有关人士参考。“中策现象”留给国人的思考是深刻的。我们的企业被外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96~2001年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民营企业在上市前后2年的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上市后收益指标、实际销售、财务状况都有明显提高,只有收益率指标有所降低.此外,通过对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上市方式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民营企业IPO上市的绩效略优于买壳上市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后融资环境变得更为有利.这与企业的民营性质和中国的政策环境是有关系的.因此我们认为民营企业上市效应是积极的,中国的经济转轨是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等多方面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联合上市、买壳上市上上市模式作了细致的利弊分析,认为机构分拆上市是目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最佳方案,而买壳上市也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资本市场对软件企业的巨大促进作用入手,研究了中国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软件企业在买壳上市后通常都面临严峻的资产整合问题,文章最后就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洪宝香 《经济师》2009,(1):229-229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买壳上市实现合并,但由于企业合并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准则并没有涉及到此类合并,其成为会计处理的难点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企业合并的理论和方法,在该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如何确定购买方及合并成本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求能对提高买壳上市的处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传英 《时代经贸》2012,(24):184-185
本文结合江中集团买亮上市的案例,分析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置换模式:民营企业可通过资产置换,使上市公司实现清壳,非上市公司实现注壳,并对买壳上市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其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采取的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营上市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二次创业,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A股市场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和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动机以及成本,并进一步比较了民营与非民营上市公司及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民营公司在股权特征以及绩效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探讨了造成此种差异可能的原因,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上市背景和上市目的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其股权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经营行为反映到公司治理领域,最终作用到公司绩效上面.因此对于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来说,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可能比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芳 《经济纵横》2001,(2):24-27
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公开上市、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并购退出、风险企业回购、寻找第二期收购、清算退出等六种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结合案例 ,分析了这些措施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1.
陈品亮 《经济论坛》1999,(24):20-21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大量企业谋求上市筹资。但由于拟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管理层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及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对企业上市严格控制。按照现行“额度管理、限报家数”的原则,每年新上市的公司不过200多家,这就造成有上市要求的企业与能够上市的企业之间存在极大的缺口,上市资格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有许多上市公司败下阵来,沦为“空壳…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头两年香港股市上的红筹股主角毫无疑问是中信泰富,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控股的"中信香港"对"泰富发展"进行股权收购作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配股、收购和置换等方式将"中信香港"原有资产注入了"泰富发展",同时获得资本市场资金回流,最终实现了"中信香港"的买壳上市。现在"中信泰富"按市价总值计算1996年已经是香港股市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之一,股价从1991年的1.3元/股增加到1996年底的44.9元/股。中信泰富的买壳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的经典力作。这一并购重组案例也是华资在香港股市最富影响力的"买壳上市"案,为中国内地大型集团利用香港证券市场资本运营提供了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周曼 《经济导刊》1998,(6):67-70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组上市已是国企改革一条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国有企业重组上市主要有4种模式:整体重组上市、分拆重组上市、聚合重组上市和买壳上市。其中,整体重组上市和分拆重组上市是较为基础的“造壳”上市模式,早期的国有企业上...  相似文献   

14.
一、买壳上市的动机与类型买壳上市指的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达到控股水平之后,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结构、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间接上市目的的一种企业重组行为。非上市公司借助“买壳”的途径间接上市,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证券市场这一现代筹资渠道实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买壳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达到间接甚至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上市是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目前比较流行的措壳上市,即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集团总公司对所属的一些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达到塔船出海的方式相比,买壳上市少了一些“拉郎配”的痕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一种经过双方反复论证与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由这样两个交易组成:交易一是买壳交易,非卜币公司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或内部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交易二是资产转让交易,上市公司反向…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上市选择判断与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企上市的现状描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有的企业已从初期的小企业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上市公司。上市融资让不少民营企业尝到了甜头,于是众多的民营企业把上市定为其奋斗目标,导致这样的现状:①上市需求大于上市供给。我国的证券市场表现为上市需求远远大于上市供给,股权融资成为当今企业融资的首选和普通选择方式。上市的供给和市场容量绝对不平衡,国家不得不对上市实行计划额度控制,股权融资市场出现了在国家额度分配下的“虚幻均衡”。②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莠不齐。如果把民营企业入主的上市公司分成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情况来分析,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平均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轨经济下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将政策资源向有利于自身政绩的方向倾斜。文章研究发现,与买壳上市家族企业相比,直接上市家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同时通过更高的资产回报、过度投资和负担更多的超额雇员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目标。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新企业上市并给予大量政策扶持的原因,对于市场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的“壳”交易主要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以达到上市目的的交易行为。也就是说,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得公司资产的控制权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取上市资格,合并自身业务,募集资金。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买壳上市行为。在西方成熟股市,买壳上市的动因是非上市公司追求低成本、易成功、便捷的上市集资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能否上市要受政府额度的控制,并且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使得上市公司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我国现阶段的买壳上市大多数都是企业为取得廉价资金,绕过政府额度…  相似文献   

19.
上市方式、大股东持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实际上,当融资和融资用途完全脱节并失去监控之后,融资自然就变成了圈钱。所谓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