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差距分解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对文献中出现的多种工资差距分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缺陷和使用范围,还说明了新方法和老方法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新方法对老方法所做出的改进.本文涉及的分解方法有Oaxaca分解、Cotton分解、Neumark分解、Brown分解、Appleton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4、2006和2009年中国营养收入调查数据,对职业与性别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工资差距,且处于不断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并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基于以上结论,在贸易促使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即便高技能女性有时也难以从贸易中获得和男性均等的利益,虽然改善女性的个体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但只有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社保制度,才能为解决性别工资差距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职业分割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提出工资差异变动分解方法,并依据中国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异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2年间,性别工资差异呈扩大趋势;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完全是由性别歧视的加剧造成的;性别歧视的加剧不仅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女性工资歧视的加剧,而且体现在针对女性职业分割的就业歧视的加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将有助于抑制性别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民营企业员工数据,使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与Oaxaca分解法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将对未接受过教育以及仅接受过私塾扫盲班/小学教育的民营企业员工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的使用将对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民营企业员工工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民营企业员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使用对民营企业女性员工工资的弹性影响远超男性;互联网的使用将扩大未接受过教育的民营企业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的工资差距;互联网的使用将缩小接受过私塾扫盲班/小学及以上教育的民营企业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的工资差距。据此提出,应加大公益互联网使用培训力度,以提升女性的互联网理性使用水平、加强清扫虚假网络平台以防止受教育层次较低女性误入歧途、鼓励女性自主接受多元化再教育以提升自身互联网理性使用水平等,以缩小民营企业员工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6.
周春芳  苏群 《南方经济》2018,37(7):96-112
文章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全方位扩大,且低分位数上的增速最快,致使2013年其各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超过城镇职工。其中,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特征。第二,系数效应是造成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两个群体的性别歧视均有所增强。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歧视较大且增速较快。由于低收入群体中性别歧视的快速增长,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由2002年的高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和高收入的女性农民工,转变为2013年中等收入的女性农民工和低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第三,尽管针对中高收入城镇女性职工的市场前歧视和市场歧视均有所弱化,但低收入的城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回报率仍低于同类男性,呈现与女性农民工相似的特点。上述结果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表现为"天花板效应";但在工资分布的最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又开始缩小.对此,本文给出了基于统计歧视和社会保护政策的解释.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则表现为"粘地板效应".在农民工工资分布的高端,性别差异表现出与城镇职工工资分布低端相似的趋势.这一点表明在工资分布高端的女性农民工已经开始突破二元分割体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改革中的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及歧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国俊 《南方经济》2011,29(3):3-15
以往文献认为,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会逐渐消除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然而本文发现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通过对不同市场化程度企业工作的河北省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不但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明显扩大,而且歧视尤其是反向歧视所占比重也在加剧。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受传统文化影响程度还远远大于市场竞争作用的发挥。故只有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才能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京军  邢春冰 《南方经济》2012,(10):173-185
根据2008年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工人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绩效工资对外来务工工人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的影响。论文发现(1)实行绩效工资制的小时平均工资显著高于其他固定工资,此结论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后仍然成立;(2)实行绩效工资加大了组内的工资差距;(3)绩效工资制对于高收入者的影响要大于低收入者。这些实证发现意味着绩效工资具有的激励性质不仅提高了工资水平,而且加大了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空间分布理论框架为指导,利用中国2004年28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处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法消除样本中的聚类效应,对影响地区工资水平的新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庆 《广西经济》2023,(5):48-52
近年来,性别就业差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成为共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作为有偏性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将重塑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缩小性别就业差距,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人工智能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性别就业差距,使用2008—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年份和省级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使用男女性就业率作对照。实证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会扩大性别就业差距,其原因是扩大男性就业率的程度大于扩大女性就业率的程度,由此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弱化性别就业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差距是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实践看,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工资差距拉大的迹象,而这又是与经典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相违背的。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变化与传统理论分析的背离出发,梳理了开放条件下贸易自由化、外资流入、外包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文献,并对上述文献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外包与工资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检验了国际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与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所揭示的相反,外包贸易降低了我国相对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微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加大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为了检查是否是因为贸易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15.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欣 《山东经济》2011,27(1):62-67
技能溢价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微观数据的欠缺,国内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首先构造一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模型,着重分析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随后采用我国1998年和2000年5个城市的15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技能溢价与企业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企业层面,技术进步、FD I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会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工资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的中间投入品模型,实证分析中间品贸易对一国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工贸易是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典型形态;其出口会扩大对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但技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幅度要高于非技术劳动力的工资涨幅,从而使相对工资差距扩大。短期内,中间品的进口减少了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但长期来看中间品进口会扩大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工资差距拉大。人力资本投资的供给增长由于未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工资差距拉大;但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完善使得相对工资差距会逐渐缓和。  相似文献   

19.
张红奎 《特区经济》2006,213(10):117-118
本文基于GTAP模型,模拟了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外生上涨对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普通工人工资的外生上涨无助于解决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反而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国际间的转移,会使中国有了更高的失业率,甚至有可能使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了2000年的chns数据,运用stata软件对性剐工资差异进行brow分解,得出的结论是男女工资总差异中23%源于个体特征差异,将近77%源于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