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级差地租Ⅱ的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只是单纯从形式逻辑角度分析级差地租Ⅱ,混淆了农业中超额利润和级差地租这两个范畴,因为从形式逻辑角度分析级差地租Ⅱ似乎不存在。必须从辩证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级差地租Ⅱ,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实质,而正确理解级差地租Ⅱ,对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地租理论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合理使用土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建设,城市房屋拆迁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利益,2001年国务院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城市房屋的市场价格作为补偿基本依据。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也日益兴起,城市房屋的拆迁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全国各个城市由于拆迁补偿不当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导致了许多恶性案件的发生,其中不乏自焚等严重事件,这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在介绍拆迁补偿制度的背景下,阐述了我国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被拆迁户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在近年来成为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现状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其中的补偿问题,成为各色纠纷矛盾的集合点。在这些矛盾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在房地产估价、拆迁补偿执行和补偿纠纷救济制度中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要彻底解决我国拆迁问题,建设法治国家,急需对这些制度缺陷进行弥补,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根据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者与经营者斗争的观点,在我国应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根据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Ⅱ的各种组合情况,即农业生产丰收或歉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6.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创新理论。先梳理了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理论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之后对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然后重点论述了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形成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城市区位级差地租、城市规模级差地租和城市功能级差地租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阐明了城市宏观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理论创新的意义,指出中央政府对宏观级差地租理论的运用是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一个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对较低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地租模型的结论便需要重新审视,而且马克思地租模型缺乏对非农用地地租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均衡分析。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关于农业和非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存在着诸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严重错位、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不合理以及补偿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必须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实现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的合理化、明确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和加强司法救济,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房屋拆迁,既关系到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拆迁过程中,必须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对其进行妥善的安置。但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领域中,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房屋拆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等都是造成被拆迁人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只有建立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制度,完善我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级差地租Ⅲ的产生除了一般原因和条件外,还具有特殊原因和条件,以及不同于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特点。研究城市级差地租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房屋拆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探讨中,更多关注拆迁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和征用、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公共利益的界定等内容,而对拆迁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讨论较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行为,包括行政行为和行政相关行为,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法律层面认真研究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实际上是一种对城市房屋所有人的房屋及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政征收行为。现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回避了宪法所规定的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法定事由,缺省了城市房屋拆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混淆了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程序。应从下列三方面依法规范:一是通过概括和列举方式依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具体事项;二是将公益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明确确立为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原则;三是依法确立并规范有关城市拆迁规划、拆迁决定、补偿安置、房屋拆除等相应的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房地产的迅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如今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为了改善农村与城市面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合村并镇已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核心,对大量的房屋与土地被进行拆迁与征收。但在拆迁过程中,出现了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村民安置得不到合理解决、拆迁政策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激化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各种冲突与矛盾。为了使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拆迁补偿政策统一标准,解决村民安置问题,保障群众利益,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危旧房屋进行改造是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废止及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私权地位的提高,维权方式越来越多,而此时拆迁项目由最初的全公益目的逐渐掺入商业动机,改造环境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苏华山 《现代经济》2007,6(9):50-51,57
商业拆迁作为私人经济行为,在拆迁后开发商用地面积可灵活调整与不可灵活调整的情况下,均可通过开发商与居民的自愿协商达成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补偿协议。而谈判的成本可以通过拆迁市场的成熟、理性预期的形成和政府的协助性工作得以有效降低。与此相反,政府包办式商业拆迁则容易滋生腐败,损害被拆迁居民利益,容易引发暴力事件。因此在城市商业拆迁实践中应向前一种方式过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征地拆迁问题导致建设用地未能按时移交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的补偿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征地拆迁补偿的现状,探究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陷,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策略,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化解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征地拆迁问题导致建设用地未能按时移交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的补偿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征地拆迁补偿的现状,探究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陷,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策略,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化解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中的难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拆迁政策和相应管理办法的修订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出在拆迁管理领域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在拆迁管理中依次采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重新定位政策管理部门在拆迁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提出对拆迁房屋实行分类管理,尤其对商贸用房要用收益现值法为评估标准确定补偿价值;提出在拆迁的各个环节建立约束机制,用科学的制度来防止腐败现象滋生。  相似文献   

19.
重庆"钉子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事件的产生涉及若干《物权法》上的问题,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应在《物权法》中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定拆迁补偿的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中的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20.
韩雄 《全国商情》2009,(7):93-95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分析土地改革问题,从而对农村的土地流转从理论、制度、价格和机制作一方向性说明.当代中国,由于级差地租的长期存在,就必须建立起与级差地租相适应的土地流转的产权和价格体系,从而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机制:第一,建立完善以土地价格评估为重点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第二,在承认土地承包权物性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收益股金化;第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第四,引导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以及发展农业信贷和社会化服务,是土地所有权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第五,政府或集体的介入,必须注意合理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