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各个相关者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专用性资源,各相关者应按投入资源的比例共享企业的收益,并共同享有企业的治理权。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企业治理权配置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恰当分配企业的治理权,进而确保企业建立合适的社会责任体系来对各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向各相关者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的代价占整个企业收益分配的比例,应与各相关者向企业投入的专用性资源的价值比例基本一致。只有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分享了合适的企业治理权,才能确保企业对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公司制这处关于企业委托-代理制的制度安排有可能会诱发代理人以额外津贴的方式占有公司资源,由于代理人的收益不直接与股权收益相联系或很少联系,从而引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分歧,所有者通常以利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为目标,而管理者则有其他的利益目标(比如高报酬、较低的努力程度、豪华的办公条件等)。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一般认为,小股东是广泛分散且不干预公司运营的缺位所有者的同质集团。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匹配,大股东会比小股东更有动机去监督管理者作出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因此,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公司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程度越低,对公司绩效可能越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治理伦理与公司治理:二维治理结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制度性机制为单一维度的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行为所暗含的“私人安排”的分析,将伦理参数导入公司治理的机制体系,建立了一个扩展成的“二维治理结构”。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指出“治理伦理”标准化和职能化,以及提高伦理治理强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则治理结构要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标准,确保所有股东的合法利益和平等待遇;法人治理结构要和县供电公司目前的管理基础、经济水平相适应,县供电公司本身规模较小,面对的市场比较低级,影响因素也不复杂,市场风险尚不大,况且它只是有限责任公司,不涉及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外部环境对它关注不高,所以与其相匹配的治理层次应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要尽可能降低法人治理成本,这个成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内耗成本,二是支出成本,要有一个成本效益的分析和比较,优则取,劣则弃;要使机构、人员、知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生态产业链失稳、失灵现象,本文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思路.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的背景;从内部整合性和外部调适性两个雏度,分析了影响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风险因素;分析了政府、企业、第三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要利益相关者治理失灵困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功能和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引入民营投资、外商投资,形成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煤炭企业按《公司法》要求改制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构建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代表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煤炭企业融资渠道,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可优化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总之,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煤炭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Masahiro Abe 《劳资关系》2002,41(4):683-702
I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on employment adjustment in Japanese firms, using financial data for firms listed on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ffect the rate of employment adjustment. The presence of large stockholders and the degree of stock cross–holding lengthens the period the firm remains in debt and slows down the speed of employment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10.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融资实践都表明,企业融资决策的一般次序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决策上明显偏好于股权融资,电力类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企业负债除了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作用以外,还有降低代理成本、加强激励约束、进行信号传递等作用,可以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价值。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可凭借行业优势和信誉,充分利用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在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暂时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11.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Newly Emerging Economi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涵义,并就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论述。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也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mpany Law Review and o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introduced by the Labour government since 1997. It argues that an opportunity has been missed to implement fundamental change by giving employees and other key stakeholders rights in companies equal to those of shareholders. However, reforms that aim to make the existing system work better by promoting responsible shareholder activity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proposals to increase company disclosure on employee and other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re in the pipeline. The potential of the reforms to offer trade unions new tools for promoting workers’ interest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永续经营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但在学术界它们是被分开来研究的.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企业发展的综合思考。本文在批判性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三者作为企业价值运作机制的组成部分而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基于整合视角而不是分离角度、基于动态视角而不是静态角度,将组织能力、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三者的整合模型和演化过程,对其协同演化的“最佳实践”作了相关拓展.并提出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利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更是公司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市场主导型权力配置机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缺陷,比较分析了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与股东派生诉讼两种主要的中小股东司法救济手段之功效,指出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手段。最后,就我国公司立法引入该制度进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已经迈入经济转型的新阶段,而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体制等历史原因,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过程中"政企不分",现代企业制度浮于形式等问题,尤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受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合约的制度基础、演进机理与治理效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最优公司治理合约是人们在给定局限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制度基础就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给定局限条件。社会制度基础主要影响产权界定类型和界定效率,进而决定包括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在内的总交易费用以及交易效率,导致人们所选择的公司治理合约形式不同。特殊关系治理合约和普遍关系治理合约是两种典型的治理合约形式,其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的值不同。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是相互替代的,科学选择治理合约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总交易费用。社会制度基础发生变化,最优的治理合约形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制度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简单模仿他国的经验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links between the firm's financial struc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labour. It reviews various literatures, in particular drawing from financial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y, and combines these with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e develop a model that identifies ho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ressures impact upon labour management. Managerial discretion is at the centre of the model, and six key influences and constraints upon management are identified. We present evidence fro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bour management which illustrates how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practices are affected. A benefit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it can take account of within‐country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上述基础上,运用系统等方法诊断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症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徐玲 《山东纺织经济》2007,(2):36-37,88
安然、世通事件后,内部审计被提到与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并列的建立有效公司治理体系的主要条件中。纽约股票交易所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得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指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保证其发挥作用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