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英 《福建金融》2004,(10):39-41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使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效率,并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在筹措资金方面具有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有着明显不同。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及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融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股权再融资行为与绩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章卫东  王乔 《会计研究》2003,(11):44-46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偏低。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造成的,过度的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治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都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陆竞红 《浙江金融》2003,(5):29-30,3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股权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部股权融资方式)和配股、增发新股(即所谓的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自1998年以来,增发再融资方式发展势头赶超配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A股市场萎靡不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导致人心惶惶,投资信心遭到重挫的情形,从我国当前形势下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寻找其原因,进而对再融资的监管提出以下三个观点:1·再融资资格的审定应该更多的让市场去做判定。2·通过削弱控股股东的决策权以此抑制其股权再融资偏好。3·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以此平衡企业股权再融资冲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A股市场萎靡不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导致人心惶惶,投资信心遭到重挫的情形,从我国当前形势下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寻找其原因,进而对再融资的监管提出以下三个观点:1·再融资资格的审定应该更多的让市场去做判定。2·通过削弱控股股东的决策权以此抑制其股权再融资偏好。3·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以此平衡企业股权再融资冲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可以概括为:以管理层的政策制定为约束条件,选择、设计能为市场接受,且符合公司股权结构的再融资工具。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1991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选择上的变化,并且通过考察证券发行监管审核制度变迁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选择之间的关系,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工具将围绕着全流通而进行设计,可转债及其衍生物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债权融资即将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并占到合理比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仍是主导.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我国还呈现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说明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存在一定理论依据。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原因,然后就此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结构一度呈现出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自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股市低迷,股权融资遇到障碍,而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的出台为债权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些因素促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结构的转变。然而造成股权融资偏好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部融资严重不足,债券市场有待完善,融资结构并未得到实质性的优化。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市监管、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稳健发展债券市场,以促使再融资结构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丹  黄国良 《海南金融》2005,(6):19-20,4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探讨了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我国的表现,试运用行为金融的“抛锚效应”和“市场时机理论”分析该问题,指出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治理缺陷条件下的经理人不道德心理与行为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主流融资方式。我国宽松的政策条件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驱动使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方式比较青睐。针对此现象,分析定向增发偏好的外在、内在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制度变迁中定向增发融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票市场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模式存在股权融资比例太大,融资效率低下,融资投向盲目以及融资用途变更的随意性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考虑对增发等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严格审批,规范用途,提高其融资效率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并加强事后的监督管理等措施,以使上市公司再融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姚梓阳 《时代金融》2014,(6X):61-61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又称为PE),主要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2006年5月8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得到恢复。定向增发因发行门槛较低、操作方便,成为我国非上市公司最主流的再融资手段,扮演着项目融资扩大产能、并购重组、整体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究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现状,从政策方面提出政府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又称为PE),主要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2006年5月8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得到恢复。定向增发因发行门槛较低、操作方便,成为我国非上市公司最主流的再融资手段,扮演着项目融资扩大产能、并购重组、整体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究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现状,从政策方面提出政府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又称为PE),主要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2006年5月8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得到恢复。定向增发因发行门槛较低、操作方便,成为我国非上市公司最主流的再融资手段,扮演着项目融资扩大产能、并购重组、整体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究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现状,从政策方面提出政府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