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孝悌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信仰精神是西方社会所拥有的文化产物.这两种文化产物有着各自的发展背景,性质,以及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文化产物在各自社会形态中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来揭示这两种精神的异同之处,并进一步阐述这两种文化形式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为了满足超越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对创造性和自由的需要,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以意识、观念、心理、理论等有形或无形的形态而表现着的,以张扬和追求自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外名校大学精神略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它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学人精神相融合的结晶 ,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 ,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世界各著名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大学精神。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只有在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 ,通过重塑今日大学精神来创造先进文化的现代大学 ,才是我国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4.
凌宗伟 《中国西部》2012,(Z2):12-13
李后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叫《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契约精神"和"社会人"。"人而无信,不知其何",这个"其何"就渐渐成了"契合""契约"的必然产物,并且立定"契约"的双方应是平等的、公平的,否则就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李教授讲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诚信、法治、规则、伦理"等,应是统一的集合体,它们各自阐述的是现代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社会人",主要是针对"学生"这一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整体而言的,当学生离开校园  相似文献   

5.
康猛 《魅力中国》2013,(11):308-308
文化是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应产物,又是人类进步的文明结晶,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这多指的是一种广义文化。而群众文化是指一种狭义的民众精神娱乐的活动表现形式,但它却是一种民众对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精神支持的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新世纪群众文化发展方向是揭示了群众文化的深刻内涵,应充分体现在宏扬时代的主旋律之上,爱国主义是我们所处波澜壮阔时代高亢的最强音,是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育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广霞 《黑河学刊》2010,(9):106-108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整体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营造一种积极乐观、求知尚学和高雅魅力的校园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学生的作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无声无息的接受着环境的熏陶的感染,其影响力不亚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四个途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产品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分别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优势,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营造一个优秀的校园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7.
柳红星 《魅力中国》2009,(22):152-153
鲁迅精神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产物,特殊的社会因素赋予了鲁迅精神跨时代的特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致使当代中国文学都无法绕开这个精神话题。本文拟从当代文学的这种接续现象出发,分别概括分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在接续、超越鲁迅精神这两个方面的状况,寻找当代作家在创作方向与选择上跟鲁迅的关联;阐明当代作家作品在表现的主题和精神指向上与鲁迅精神的契合;期望能够对鲁迅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联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排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代表,其展现出的女排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精神所在.伟大的精神与优秀的体育文化不可分割,精神是魂,文化是根.对女排精神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包括提出、发展、传承等三个阶段,分析女排与女排精神的关系以及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等四个方面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女排精神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并将女排精神融入体育文化建设,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争胜文化建设、品牌文化建设这四条路径,旨在弘扬女排精神,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雪峰 《魅力中国》2011,(1):181-181
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应产物,又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文明结晶,它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多指的是一种广义文化,而群众文化则指一种狭义的民众精神娱乐的活动表现形式。但它却是一种根植于民众对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精神支持的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我认为新世纪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就是揭示了群众文化的深刻内涵,就应充分体现在宏扬时代的主旋律之上,爱国主义就是我们所处波澜壮阔时代高亢的最强音,是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林森 《魅力中国》2011,(1):47-48
文化精神不是仅在小康社会才产生的,因为文化本身是一种运动过程,它具有一定的延承性,可以说古以有之的慷慨悲歌之燕赵文化是一种文化精神,今天,文化精神既承接了历史又展现着当代,可以说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与当前文化氛围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化精神作为历史文化积淀在新时期的继承发扬和改造,作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产物,在现代观照传统、传统化育现代的双向作用基础上,固有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实的文化品格相互融摄形成文化精神,使我们获得指向未来、创造未来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只能生存于其所处特定时空内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兵团中小企业植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兵团的历史,发扬兵团的精神,才能建立适合兵团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本文立足于兵团精神,从兵团精神的提出到详细分析兵团精神的内涵入手,探索建立独具兵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促进兵团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重视将民族精神与时代风尚相融合,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伦理精神。中西方伦理精神体现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文化特征,反映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精神风貌,为当代中国伦理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校园精神文化化是校园文化的目的与核心,它主要体现在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上大学是社会共同的大学,因而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表现出了世俗化、边缘化等倾向精神文化对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精神文化的塑造或发展方面又表现出了共性,印选择一个优秀的校长、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最后,我们期待中国大学的发展,并跻身于世界一流高校一列。  相似文献   

14.
黑土地域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魂工程,这是该项建设的核心所在.有了"地域魂",才能显露黑土地域文化崇高精神本色;"魂"字当头,黑土地域文化精神层面建设才能全面启动.二是社会转型期呼唤着黑土地域崇高精神,人们需要精神归位,而黑土地域精神也需要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精神都不是凭空诞生的,都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土壤,闯关东精神也不例外。它是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创新与发展。弘扬闯关东精神能够增加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正确应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客观需要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更具体地说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精神环境分为校园的制度环境、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网络环境、文化环境,尽管它们在育人过程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都具有精神环境育人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感染功能。校园的精神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社会环境与校园精神环境的方向大体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会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8.
论井冈山精神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它的社会价值是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健康发展的价值,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三种精神,即信仰精神、道德关怀和创新精神。以这三种精神为核心画出同心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毕顶坤 《魅力中国》2010,(5):108-109
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是一定往会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既是人类让会历史发展的相应产物,又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文明结晶,它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多指的是一种广义文化,而群众文化则指一种狭义的民众精神娱乐的活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