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金萍 《商业科技》2010,(6):160-162
翻译学的研究离不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现在国内外语言学者也掀起了一股研究语言模糊性的热潮。理论及事实都表明,翻译也是具有模糊性的。本文就是在阐述语言模糊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翻译理论与实践模糊性的研究,指出了翻译学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学的研究离不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现在国内外语言学者也掀起了一股研究语言模糊性的热潮.理论及事实都表明,翻译也是具有模糊性的.本文就是在阐述语言模糊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翻译理论与实践模糊性的研究,指出了翻译学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唐玮 《商》2013,(4):243-243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但语属于语言,出现在电影字幕、散文、小说等体裁中。由于语言的这一属性也牵涉到对翻译的认识,故而将语言模糊性翻译策略应用到俚语汉译中。不同类型的俚语应采用对应的翻译策略,这归根结底是在动态对等的理论下探讨英语俚语汉译的方法。本文考虑文化差异因素,将模糊性翻译策略应用于俚语,并基于功能等值加以实现,这就能很好的迈过俚语翻译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的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对复杂的语言手段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抓住问题的关键,使得译文简洁、生动。对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作进一步研究,将更有助于我们提高翻译和鉴赏水平,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郭秀伟  邵延娜 《中国市场》2014,(13):101-102
英语中的语言模糊性即不确定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翻译更是我们从事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来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并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在翻译史上很早就有体现。目前企业外宣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等方面的探讨,而对其商业经济价值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翻译经济价值研究现状,从翻译学、政治经济学、语言经济学角度,对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最后结合企业外宣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丰富企业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崭新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方法为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介绍拉萨布达拉宫的旅游外宣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角度出发探讨其英译策略。在三维转换方法的指导下,译文流畅自然,能够顺利实现旅游外宣翻译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翻译研究视野开阔,角度宏观,其视角早已跳出原先语言学派的狭窄视野,能从更广阔的文化乃至国际政治的大背景着眼来建立翻译理论.其译论研究在深度上经历了从原文转向译文,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译文地位从"低于原文"经过"等于原文"一直到"比原文更重要",译者的地位从低于作者到被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等一系列转变.我们的理论研究则还大多停留在原文和译文的关系上.我国的翻译学研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翻译研究视野开阔,角度宏观,其视角早已跳出原先语言学派的狭窄视野,能从更广阔的文化乃至国际政治的大背景着眼来建立翻译理论。其译论研究在深度上经历了从原文转向译文,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译文地位从“低于原文”经过“等于原文”一直到“比原文更重要”,译者的地位从低于作者到被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等一系列转变。我们的理论研究则还大多停留在原文和译文的关系上。我国的翻译学研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0.
刘莹  张宏 《消费导刊》2014,(6):247-247
生态翻译学,作为人类翻译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论述了翻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译者的翻译行为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因而,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翻译进行适应的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11.
张瑶  贾文波 《商场现代化》2009,(17):210-211
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翻译学是否成立、翻译定义、翻译标准等方面还处于一个争论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流派。本文分析了我国翻译研究中学术流派眉目不清的若干原因。事实上,中国翻译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深入度、研究的独立性、国际交流、学术研究氛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翻译界一直把翻译看作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这似乎赋予翻译太多的主观化色彩,忽略了翻译学作为学科而存在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与其把翻译看作是一项语言和文化的主体转换活动,不如将它视为客观的信息流动过程,即源语中所含各种语言、文化信息流向目的语的动态过程。这里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信息的流动性,并认为没有信息流动性就没有翻译,因为翻译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Pragmatics)最早见于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orris)的《符号理论基础》(1938),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和其对翻译领域的层层渗透,语用学翻译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形成自己的发展轨迹,这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跨学科视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的商标翻译,认为商标翻译不能囿于狭小的领域,而应该从语言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营销学、品牌理论、广告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去研究,才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商标翻译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有无形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对商标翻译应该高度重视。本文还针对中国驰名商标英译的落后状况,呼吁大力加强中国驰名商标的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以生态翻译学角度,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阐述了网络翻译的特征,指出网络给翻译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将对翻译的各个要素产生作用,最终将深刻改变翻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姜春香 《中国市场》2014,(52):208-209
英语经过近现代的洗礼,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国交流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存在自身特有的性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于其他语种的属性,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模糊性就是英语语种自身特有的属性之一,随着英美文学的深度发展,模糊性已经逐步成为英美文学中的重要美学元素,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眼球。今天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相关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并结合美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可以将美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技巧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英美文学的模糊性美感。  相似文献   

17.
在商业广告英语领域中模糊语言被大量使用,模糊性词语使广告隽永、含蓄、充满诱惑力,也使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无限遐想中接受商品信息.本文以大量广告英语为实例,分析其中存在的模糊性词语的特点并探究其翻译策略,从而达到广告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0)
"‘代偿’是中国翻译学对策论的核心思想"(刘宓庆19)。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言,注重"意合";英语属于形态语言,注重"形和"。因此,在我们翻译的过程中,完全的对等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需要通过功能上的"代偿"来实现交流。本文作者根据以往学者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积累的经验,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影响官方文献汉英翻译的主要政治文化因素,探讨"代偿"理论对文化信息传递的作用,提出了官方文献汉英翻译的三个原则,并就如何传递政治文献中的文化信息,提供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商务英语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正确运用商务英语的模糊语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商务英语的模糊性特点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商务英语模糊语言在商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将符号学运用于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和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翻译是由一语符向另一语符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语符系统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如何将源语中独特的语符准确地转换为能为本族文化所承载的语符系统,是译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该文旨在以具体译例对三种符号学意义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