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在京津冀一体化新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内少有探讨京津冀三地具体某一产业进行协同发展的研究,京津冀三地特别是河北省医药产业有相比其他产业更为良好的平台与更为突出的优势,应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先行先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河北省医药发展状况、产业竞争力状况,并同全国其余各地区的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横向比较,且重点同北京、天津比较,从而发掘制约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寻求产业发展战略,谋求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大力推动京津冀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京津冀区域发展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升对协同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有效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也是实现各个区域之间合作发展、协调进步的必然方式,这样也能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和发展的作用和优势。基于此,文章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问题,分析加强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意义,最后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管理的作用和优势,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动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洁  王艳  刘晓 《价值工程》2009,28(4):35-3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金融资源的相对效率、超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金融业的产值、金融业的专业化程度与金融业产业梯度等金融资源的丰裕程度应该很好地契合于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这种契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尽管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有很好的政策支持,但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结构与分工定位的差距近期难以弥合,并且各地对其优势研判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因此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对此,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中央政府要在顶层设计的同时给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地方政府则需在研判优势的同时积极回应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因此对协同机制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区域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部局,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天津产业结构接近"三二一",而河北仍是"二三一",但京津冀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则是"三二一"。基于这种差异,寻找协同机制的突破点,然后选择可操作的运作策略,并以首钢、北汽为例,探索产业协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三地文化产业协同程度还比较低,协同效应还不明显,为此,应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顶层设计;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对接;构建统一文化市场,释放京津冀文化消费活力;促进文化要素流动,优化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配置。当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着力布局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动漫设计业和会展业等六大领域。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与全国相比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与区位优势不符,地区发展不平衡;分析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模式及经验,得出主要发展对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发挥区位优势,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调整空间布局,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分行业的区位商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如何促进三地实现协同大发展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从现代物流业入手,探讨现代物流业是否能对三地协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采用实证法进行定量分析,检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建议,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加快京津冀人才协同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本文在对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具体对策:顶层设计引领人才互通;载体建设加强京津冀人才集聚;健全京津冀人才服务体系;打造雄安新区人才合作交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有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应借助国际班列的开通,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推动区域优势产品走出国门、走进中亚及欧洲,推动保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作为三极之一的河北省则成为京津冀发展中的短板,本文通过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今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几个重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对策,从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5.
刘纬纬 《价值工程》2014,(22):12-13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本文介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分析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协同理论对京津冀金融资源配置与科技创新的协同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4年京津冀均处于协同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京津冀金融资源配置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度在逐渐增强,并且显现出一定的共性,这为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京津冀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改革金融生态,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京津冀三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国内第三大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中的欠发达省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定位,进而可以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而且也有利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选择出了河北省各个地市应大力发展的优势生产性服务行业,并根据河北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加快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知名企业转型发展的北京二商集团来说,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思考属地经济格局下如何加快发展,打好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转型攻坚战正是集团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二商集团选择了拥抱机遇,直面挑战。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全力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努力构建立足北京,发展京津冀,延伸环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