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金融研究》2001,(8):19-20
1998年,我国进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但至今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对其下级行仍实行规模管理,且其在提高资产质量、增强应对加入WTO的压力下,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使资金不断向高效低险、管理良好的地区和项目流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个思路不会改变,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从广西等欠发达地区来看,其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信贷计划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货币供给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信贷计划的管理制度,自从1984年1月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我们又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了两种管理制度互相胶着的局面。这两种制度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推行准备金制度?为什么信贷计划管理制度还要存在?  相似文献   

3.
龚月云 《新金融》1991,(3):33-34
交通银行实行以信贷计划为中心的资金管理制,有利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各行对信贷工作统筹考虑,合理布局,促进信贷业务的拓展。 一、信货资金计划管理的主要作用 首先,总、分行(管辖行)实行信贷计划年度亮底,分季下达,按月考核,有利于各行在年度信贷工作中统筹安排,灵活调度,促使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信贷计划'双向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信贷计划'双向控制'的基本含义是,一家专业银行发放贷款必须既有信贷资金又有信贷指标,换句话说,即必须同时具备'钱票'(资金)和'粮票'(指标)两个同等重要的前提条件。目前银行实行的这种资金与指标的信贷'双向控制',基本适应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既体现了总规模控制的计划性,又体现了资金配置的市场性,二者还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近两年,在国家实施宏观紧缩政策中。  相似文献   

5.
<正>从1986年9月开始,我行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对有信贷关系的工业企业实行了定额资金占用限额包干管理.即:银行根据企业前三年资金占用水平和上级加速资金周转的要求,确定企业资金占用限额.凡资金使用效益好、周转快、资金占用低于核定额度的企业,按其节约资金额而少支付利息的15%予以奖励,奖金摊入成本,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凡资金使用效益差、周转慢、资金占用超过核定限额的企业,则按其多占资金额而多支付利息的10%给予惩罚,罚金不得摊入成本,从企业留利中列支.实践证明,实行资金限额包干管理是可行的.据统计,1986年,与我行有信贷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农总行于2005年1月正式下发实施《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行对非信贷资产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有关非信贷资产质量的统计数据也必须建立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该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为风险管理部门准确、全面、持续地监测农行非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工具,对农业银行提高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水平也将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头寸,调节信贷投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政策效应,但通过近年来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政策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因此,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不宜作频繁调整,也不宜过高。同时也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应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信社非信贷资产管理,建立识别、计量和防范风险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2007年1月底,湖北省信用联社完成了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构建了农信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架构,建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了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作法得到了银监会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2年起对我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地区间、行际间和认识上的差异,商业银行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中难以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盈亏状况,因此,弱化信息不对称是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信息不对称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影响及其成因根据信息学原理,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市场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由此危及信贷资产的安全。为了…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贵州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对贵州农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信贷结构调整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西部大开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调整和改进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实行“实贷实存”的管理体制后,又逐步实行了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的办法。人民银行核定给各专业银行的年度信贷收支计划,只是给专业银行组织运用信贷资金确定的一个“笼子”,其实,现行计划所需的资金,主要靠专业银行面向资金市场,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开展同业拆借等形式,多渠道自筹解决。人民银行不包专业银行资金,专业银行上级行不包下级行的资金。这一办法的实施,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信贷集中管理。信贷集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资金集中,存款向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集中;商业银行存款由基层行向上级行集中。二是信贷管理权限集中,伴随着集约化经营的改革,银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分行,  相似文献   

13.
继对信贷资产实施五级风险分类管理六年之后,总行决定在全系统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在省分行统一部署下.全省大部分二级分行于3月下旬选择一个非信贷资产总量大、种类多的经营行进行试点,省分行选择安庆市农行桐城支行作为省分行试点行,集中时间、人员,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今年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的优点1.变“双线”管理为“单线”管理,即变既控制贷款计划(指贷款总规模),又控制资金(指借款额度)如只掌握借款额度,贷款不再受规模控制.增强了基层行所开展业务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信贷资金管理办法.2.限制了吃资金的“大锅饭”.今年,实行信贷计划与资金相脱节,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金缺口,不再完全负责和保证供应,视资金需要和信贷政策要求,采取贷与不贷或少贷的办法,其中,对贷差行的借款额度,不再随计划下达,资金缺口靠组织存款来解决,从而限制了下级行吃上级行的资金大锅饭.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行在实施信贷“双优”战略,逐步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的运作过程中,针对乡镇企业普遍经营效益不佳,不良信贷资产占比超常,信用状况极差,严重制约我行经营成果实现的现状,对乡镇企业贷款增量实行了  相似文献   

16.
实行相对独立核算 增强基层营业所活力钟英和,韦源色,有存1993年以来,我行全面实行了营业所相对独立核算,即以统一计划、两级核算、资金计价、超收分成为原则,在确保资金安全、流动和效益性的前提下,将信贷基金、业务库存周转金、基数和年度借款合理分配到所(...  相似文献   

17.
从低效信贷市场退出是调整信贷结构的关键。结论是着眼于当前信贷存量的现实,还是着眼于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无论是适应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新形势,还是适应加入WTO后企业客户将发生的深刻变化,抓紧研究从信贷市场退出的问题,正确实施从低效信贷市场退出都是当前信贷工作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从辽宁省的情况看,1999年以来,我行大力实施了以信贷结构为重点的经营结构调整策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积极盘活和转化存量风险贷款的同时,重点加大消费信贷、基础设施贷款、非生产流通领域贷款投放的力度,着力把握流动资金贷款的控制和调整,信贷增量结构明显优化。虽然信贷结构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从信贷市场退出的力度不够,信贷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我行信贷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如果不抓紧从低效从信贷市场退出,信贷结构调整仅靠贷款增量拉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18.
头寸资金占用合理与否对农业银行企业化经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级行偏重于搞信贷增量,强化信贷管理,而忽视了头寸资金的管理,使一些行的头寸资金过量占用现象严重,给农行正常的企业化经营带来障碍。头寸资金过量占用至少带来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进出口货物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收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贸易信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陈革章 《海南金融》2001,(10):26-28
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信贷风险,逐步上收贷款审批权,并给下级行限定了信贷的的投放范围,形成信贷投向的集中和信贷审批权的集中,给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重点分析了管理行和基层地的行为,旨在兴利险弊,实现基层商业银行的良性经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