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货币信贷高增长,大多因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过大,在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共同作用下,货币与信贷增长明显超过经济发展实际的状况。我国在经济模式的转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造成货币信贷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的货币信贷形势看,“宽货币、松信贷”的金融格局初步形成,宽松的信贷投放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在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异常强劲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我们应密切关注新增贷款的投向,警惕部分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和信贷扩张过快,产业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3.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供求增速进入平衡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市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供求投入过多的势头在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全年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4.
一季度,由于经济增长过快、投资反弹、外贸顺差持续增长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致热钱涌入,基础货币投放压力持续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8%。增长幅度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增长幅度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10.5%。信贷投放较快,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共增加1.26万亿元,已经占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使得我国金融呈现出“宽货币、宽信贷”的格局,货币供应已超出央行政策控制目标。一季度,银行问市场利率有所上升,也折射出经济存在过热趋向。  相似文献   

5.
陈东琪 《中国税务》2011,(10):24-25
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往往是由于货币政策急剧变化。货币政策过松,货币、信贷短期增加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起。货币政策过紧,货币、信贷短期减少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落。因此,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是货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数字     
《财会学习》2007,(11):4-4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数字     
《财会学习》2007,(10):6-6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同时注意采取差别化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既控制了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又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总体看,宏观调控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年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报告认为 ,今年上半年 ,央行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 ,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6月末 ,广义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稳步回落到 1 6 2 % ,增幅比上月末回落 2 4个百分点 ,处于央行制定的 1 7%左右的调控目标内。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货币供应过快增长,金融机构利润约束增强,信贷扩张动力强劲的情况下,国家将从总量控制和价格引导两方面着力,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GDP增幅达10.7%,为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全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5%。在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情况下,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货币政策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运用利率这一价格工具调节货币信贷运行,适度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金融运行总体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统 《中国金融》2004,(3):26-28
2003年,在党中央、目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有效地控制了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加强了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了信贷结构,保持了金融稳定,为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金融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统 《中国金融》2007,(3):40-41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贷款增速进入平稳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票市场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由于2006年信贷投放较多和企业效益较好,企业资金总体宽松。贷款投放过多的势头在2006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已在第三季度度过拐点,增速开始减缓;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在第二、第三季度明显减缓后,目前保持平稳。2006年全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5.
康庄 《西南金融》2004,(8):9-10
从去年到今年央行已经连续出台了三项货币政策,表明政府抑制通胀、防止经济过热的意愿,但目前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问题。为此近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呼吁,为了企业和地区的稳定发展,为了我国经济的平衡前进,各方面(即公众)应配合好央行的宏观调控,不要与央行博弈,以免中国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易纲: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 针对近期市场关于信贷过快增长的一些担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利大于弊的。他指出,信贷较快增长“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近期股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上房价、交易量、交易额也出现回稳迹象;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上调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鉴于信贷增长的强劲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为降低货币供应量过快的增速,本文估计9-12月货币政策仍然趋向稳中偏紧,但其对债市的影响不再一味偏空。  相似文献   

18.
上半年货币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运行呈出现健康平稳的态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同时,金融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及其货币资产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编制的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充分考虑了货币总量中各类资产的货币性职能,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基于这一指数的货币资产结构分析表明,流动性较差资产过快增长是我国货币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政府为经济工作计划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进行了努力,货币资产结构自1997年以来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以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问题,中央银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国民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速回落的基础并不稳固,反弹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且物价水平不断上扬,通货膨胀压力开始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因此,2007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