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在创新活动越来越重要的环境下,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的方式,研发投入作为创新活动的保障,这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被广泛讨论。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的增加对创新绩效都有积极的影响,且在股权激励的影响下,研发投入作用于创新绩效的结果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2008—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基于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在不同样本组中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融资约束的缓解会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902家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正向跳跃和负向跳跃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高管过度自信正向调节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引入高管过度自信这一重要高管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有助于重新认识管理者心理偏差对企业创新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较好地弥补了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空缺,丰富了创新间断平衡理论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应重视高管心理特征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研发投入策略以改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温科  李常洪  曾建丽 《技术经济》2023,42(10):49-67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国际创新网络的创新分工,也影响了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价值布局,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以2006—2021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企业展开研发国际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释放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研发国际化战略布局的多元化更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异质性分析中,研发国际化对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样本企业及低创新资源城市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展现出更强的提升效应;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集中度在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分析师关注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国际协同创新生态,构建具有抗冲击能力、较强韧性的国际创新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在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间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泰云 《技术经济》2020,39(9):170-180
创新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创新和生产率水平,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及其政策组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表现为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扶持力度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第二,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上是互补的,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度越强的地区,研发补贴的增加越有利于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选择适宜的创新政策组合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政府科技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接受了政府RD资助,同时其有效性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企业的角度,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政府RD资助强度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RD资助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先增加,而当资助强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作用效果就会降低,这种作用效果在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事关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败,更是推动中国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所在。本文基于手工建立的2006—2017年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宏微观数据集,实证检验了海外子公司杠杆率对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杠杆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在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过高的杠杆率显著抑制了子公司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而降低了母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子公司杠杆率对其经营绩效的抑制作用受到东道国(地区)发展程度、子公司规模及母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调节,在规模相对较小、基于绿地投资以及在发达国家(地区)建立的海外子公司中,杠杆率提高对经营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6,(11):125-139
知识产权制度及在其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研究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专利产出和研发投资的增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可以通过减少研发溢出损失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两条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当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较强时,企业专利产出对未来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财务绩效,以科技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深圳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研发投资3个维度的绩效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技术绩效在企业生命周期3个阶段均为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更显著;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财务绩效在成熟期是正相关关系,在衰退期是负相关关系;研发投资技术绩效与研发投资财务绩效以及研发投资技术绩效与研发投资价值绩效在企业生命周期3个阶段均为正相关关系,衰退期表现最弱;研发投资财务绩效和研发投资价值绩效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为正相关关系,在衰退期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研发投资强度吗?是否存在能促进企业研发投资强度提升的最优融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最优融资结构是否存在差异呢?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越偏向于股权融资,研发投资强度就越高;(2)存在有利于促进研发投资强度提升的最优融资结构;(3)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随企业所属的产业性质、股权集中程度、银企关系强度及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深入理解融资结构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也为决策者制定宏观金融结构优化政策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广受关注,其传导机制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2000-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中介效应值为39.5%,且两者还存在着正向的协同效应。同时这种内在的传导机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同时发挥中介效应;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且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逐渐增加呈递增态势。因此,进一步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合理规划自主研发和外源技术的资金安排,有利于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在分析了世界矿产资源形势及以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为代表的主要国家的矿产资源海外战略的基础上,指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国内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的双重背景下,要突破当前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困境,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制定海外矿产资源获取的战略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溢出的渠道包括国际贸易、FDI、R&D合作、国外R&D投资等。我们运用经拓展后的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计量模型,试图将我国从商品贸易以及FDI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模型中加以综合分析,并对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国别差异分析,以判断不同类型国家对我国吸收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capacity from ICT sectors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re recent and homogeneous industry‐level data set using unit value ratios and a hedonic price index.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is annual panel data for 10 manufacturing sectors in six OECD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79–2001.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we may conclude that a country receives mor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 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closer its relations with mo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 are and the more open it is to imports. Meanwhi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broad increas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of a country, and this effect is enhanced where ICT goods are imported from nations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of this kind.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研发创新的影响最大;非研发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创新路径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Applied economics》2012,44(21):2679-2686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price and nonprice factors in predicting Australia's trade performance. Results broadly suggest that Australia's trade performance is largely explained by the nonprice factors namely, R&D, reliability of domestic supply, aggregate world deman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lows in long run. Price factors such as, relative price of Australian exports and domestic prices are also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that there are dividends in terms of improved trade performance by encouraging R&D expenditure, attracting FDI, improving domestic supply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improve price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7.
The emergence of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BRIC) as international location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D is a sign that multinationals are relocating their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to new territories. This trend may weaken the supremacy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until now considered leaders in innovation, and may mean the loss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enjoyed by the countries considered intermediate innova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ituation of Spain as a typical intermediate economy and compares it to its main competitors among the BRICs. Based on eight case studies of subsidiaries with R&D centres in Spain, we conclude that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certain emerging economies to develop their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re proving effective and that these countries now pose a threat to intermediate economies. However, the BRICs still lag behind in terms of the security of their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is situation leaves intermediate countries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以2013—2018年期间379家中国A股技术密集型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家族所有权在研发投资和CEO薪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CEO薪酬与研发投资水平关联性较高;家族所有权比例较高的家族企业对CEO薪酬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更强的正向调节能力;低风险与高风险的家族企业在研发投资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家族所有权在研发投资和CEO薪酬关系中具有调节的作用是基于信息优势和较长的投资期限,而并非风险规避。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比非家族企业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率、并可转化为更高的企业价值和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除了改变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外,移民网络同时也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产生"移民偏好转移"等作用.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促进效应比以前学者得到的结果要小;并且,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