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了全国省域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我国渔业可持续水平不断提高,湖北、天津渔业可持续水平优势较突出,湖南、海南渔业可持续水平处于劣势,东西部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较高,东部沿海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年均增速突出。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同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其时空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升,在旅游经济韧性各维度中,抵抗力的波动幅度最大。(2)中高等级韧性区域分布在北、中、南部三个区域。分维度看,抵抗力呈现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特征,恢复力和转型力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重构力空间上表现为从南、北部向中部递增的格局。(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是影响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影响因子的交互类型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熵值法、障碍度模型揭示我国沿海地区2011-2020年海洋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阻碍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发现:2011-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韧性波动上升;空间上韧性类型呈现点状与片状并存的分布特点;海洋经济低度韧性的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较低度韧性、中度韧性分别显示由南向北转移、由北向南转移的迹象,较高度韧性呈现先由南向北再南移的趋势,而高度韧性起初体现“南中北均衡分布”特点,后向南收缩,最终又演变为“南北两极”的空间格局;海洋经济韧性主要受到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影响,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海洋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海洋经济发展配备的人力资源、海洋科技创新潜力、海洋资本投入量、沿海地区财政自给能力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是阻碍海洋经济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海洋经济韧性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沿海省份海洋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使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基准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以及对其分维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经济韧性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圈层性,且重心呈逐渐向南移动的态势。数字金融对海洋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恢复力、转型力、适应力。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出发,提出了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措施: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对于增强海洋经济韧性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金融体系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数字金融水平;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推进海洋经济韧性均衡发展,加强海洋经济的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结合黄河流域各省份发展现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分析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时空演变。通过构建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度了2005、2010年,2015-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及时空演变特征。第一,从时间演进看,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有小幅波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增长态势良好,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随时间变化呈先下降,然后快速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增长态势,生态高质量发展能力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第二,从空间演变看,黄河流域9个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各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均值的局部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3个层次共30个指标在内的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9年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值提升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值较低,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生活水成本和生态水成本;宁夏、新疆两自治区的高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受灾率导致后期安全指数波动明显;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能源安全指数差距和粮食安全指数差距较大,反映出目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普遍存在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中国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0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得出中国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全局莫兰指数和标准差椭圆法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1)全国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也在不断增大,省域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不断增强。(2)环杭州湾大湾区和环渤海大湾区逐步成为其双核区域,且双核对外围区域的辐射可能仍在增强。(3)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保持“东北-西南”走向,与胡焕庸线近似平行。其分布的重心点位置接近中国人口、经济重心。发展水平经历了从相对集中到趋于分散,又回归集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时空二维视角刻画和识别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时序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土地资源尾效模型、空间变系数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低尾效城市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区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2)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演进特征,并伴随着轻微多极分化现象。三大流域核密度曲线在位置、峰度、峰数和拖尾上具有各自形态和变化轨迹。(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特征。局域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高值集聚型、低值塌陷型、低值集聚型和高值凸起型4种集聚类型,数量上呈现出LLHHLHHL特征。地理上存在空间邻近同伴效应和空间邻近溢出效应,形成了"城以群聚群分"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论:根据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空间集聚类型实施差异化的土地配置和产业布局政策,发挥各城市在降低土地资源尾效上的合作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53个县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对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县区和地市的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发展速度在空间上均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但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Moran′s I指数由0.013 9上升至0.065 3,表明在空间上存在空间集聚状态,且随时间不断优化,区域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3)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热点显著区集中于北京、天津等经济优势区,并向四周梯度扩散;(4)人均GDP、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类因子对土地经济密度的解释力较大,且任意两因子交互后作用力优于单项因子作用力。[结论]可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差别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重心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78-2017年的农业经济重心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农业经济重心呈现相对稳定的渐进式变化,总体上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东西方向移动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移动距离;农业劳动力重心的空间移动范围也较为稳定,总体上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2.
13.
客家乡村旅游发展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客家核心区梅州市为例,探讨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以其为客家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计量地理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经历了萌芽、兴起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类型由均匀型向凝聚型演变,并呈集中分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程度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主要来源于外生和内生动力两方面;外生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交通驱动力,内生动力包括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和村落拯救驱动力。针对研究结果对客家乡村旅游发展从市场挖掘、政府支持和保护性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启示性建议。[结论]客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客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对其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地级市在近6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各子系统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把握渔业经济形势 加强渔业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在改革开放探索、国家财政税收、广大渔民就业、活跃农产品贸易、国家外交大局等方面的贡献;分析了我国现代渔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科技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四方面的国内困难,以及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四方面的国际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系统职能的科学合理配置、农业组织化、农产品价格机制、农产品加工增殖、农产品贸易、农业投入机制等六大问题,进而提出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渔业行业如何定位,渔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内涵是什么,如何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安全生产,以及现代渔业建设必须尽快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等.希望全国渔业经济和管理专家、学者对以上问题深入研究,为行业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必须加强渔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本文从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时代背景,明确当前渔业经济政策研究的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政策和科技支撑渔业发展的重大作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渔业经济与政策研究的着眼点,以便为推动我国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具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为例,构建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2010—2018年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熵值法确定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折线图反映其时间演变趋势,运用自然断裂法研究其空间变异规律,并探讨制约粮食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演变规律中,多数城市近年来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个别...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是研究新疆经济韧性的关键步骤。本文在梳理经济韧性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新疆经济发展实际,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创新与转型能力等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新疆县域经济韧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经济韧性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体系。本文梳理相关研究热点和前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主题样本文献,利用Java平台,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1R6(64-bit)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根据得出的知识图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韧性研究中需要加强“产学研”三者之间联系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思路;经济韧性研究将成为未来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以便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抵御风险冲击,保持发展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