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  薛洲 《经济纵横》2022,(12):17-24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立体式、复合性的多层逻辑关系。基于县域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基本路径的总体判断。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需要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牢牢把握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主线。本文梳理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演进和政策脉络,厘清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并在剖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协同视角下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苏婧 《大陆桥视野》2022,(9):120-122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要点,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本文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空间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等角度,剖析信阳市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该紧抓城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结合城乡特色,制定科学发展规划;重视提升意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信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相似文献   

4.
5.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而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河北省的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市规模普遍不大,建制镇镇区吸纳能力差,农村流出的人口主要流向县城及以上城市。河北省相当数量的建制镇存在没有规划、基础设施薄弱、体制创新滞后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推进城镇体制创新,完善镇级财政;重视建制镇和城镇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居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加强镇企合作,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6.
致力打造现代气派新都市,在率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无锡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无锡自身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具体来讲,深入推进无锡城乡融合发展有以下路径:着重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着重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着重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着重推进乡村建设向美而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11.
“城乡两栖”生活生计方式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新“三代家庭”应对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两栖”式城镇化主要缘于就近城镇化成本较低、县级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以及婚姻压力下的进城购房需求;且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撑开”在城乡之间的家庭形态以及“一家三制”家计模式等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助推乡村振兴的潜力也不尽相同。迈向更高水平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降低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定居的成本;引导“城乡两栖者”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约束部分县级政府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的行为;优化县域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以增强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在厘清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关联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制度、文化5个子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传统村落韧性及其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据此探究不同韧性水平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河南省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总体处于中高水平,空间上呈现南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东部较低的分异特征。(2)子系统评价结果为制度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表明旅游开发在完善村落治理体系、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造成了深层次干扰。(3)传统村落韧性子系统处于中低协调状态,反映出其韧性建构主要依赖于个别子系统的偏向型增长,子系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4)依据传统村落韧性水平将其分为品牌示范型、集约开发型、保护修复型三种类型,对应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品牌示范型村落宜整体开发,以“老家乡村”为主题进行旅游品牌推广,建立政策协同、产业互补、交通互联、设施共享的联动机制;集约开发型村落应促进内部要素重构、结构优化与功能互补,建立旅游风险防范机制,严格监控村落韧性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分析产业融合的路径与条件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以网络经济为导向,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等要素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Y村为例,探析其产业融合实现的条件,总结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为其他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布局重点和破局关键,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以德清县为例,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三方面阐述其机理与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从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机制、科技技术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力、加快农村电商迭代升级、加强人才培训和农技推...  相似文献   

18.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既是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标,也是以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在政策取向上经历了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变迁。相关政策实施十余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学生的教育质量仍存在显著差距。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结构特点,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部新二元体制凸显、城乡间教育生产要素流动阻滞、教育资源仍存在空间错配等。对此,需要“以人为核心”对城乡教育提质扩容,抓住教育新基建机遇,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遵循人口集聚流动规律,加快扩充城市教育资源;创新驱动教育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琦  王宏志  顾江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19,39(10):71-77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研究发现:①城乡景观复杂度在城乡地域之间呈现M型分布,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最高;②G-统计量确定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可信度较高;③城乡交错带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集合体;④应发挥城乡交错带空间功能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20.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其推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睦欣  庞德良 《经济纵横》2019,(12):116-123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对传统农业思想的突破,是推进城乡融合、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乡村经济繁荣与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就是开拓农业多元功能,引导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发掘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市场体制尚不完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以灵活的制度设计激励多元化主体参与,以合理的财政政策促进新业态繁荣,以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构建乡村经济多元化服务体系,以开放的思维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