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型批评理论与美国文学作品的互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理论评论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而且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与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语境的视角切入,通过文本分析原型批评理论在具体文学作品(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探讨文学原素的互融性,消除“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绝对对立关系,试提出文学本身无所谓的“边缘”和“中心”,在当今多元发展的时代,各民族文学理应“平等共存”,最终走向“互融”。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引用、再现圣经原型,将圣经原型作为一个参照系,影射人与社会存在的问题,使悲剧的根源和小说主旨一目了然。福克纳独具匠心地运用圣经原型,以更好地刻画人物,更好地描写人物与自己、与社会的冲突,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将小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使作品获得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结束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霸主地位.其产生和发展曾至少受益于以下三个不同的学科,它们是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和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哲学.在三个理论渊源基础之上衍生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的四种倾向和视角.神话原型批评在我国文坛本土化、实践化过程中,这四种批评倾向也出现了与我国文化背景和学术环境相调和、被涵化的过程,显示出我国学术界在具体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时对这四种批评倾向的取舍、改造和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4.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与《圣经》典故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以原型批评视角剖析《愤怒的葡萄》的“出行主题”,通过分析其出行特征与出行元素,指出其成功地利用了“出行主题”的原型塑造,并移位(displacement)运用了相关主题元素,通过暗喻指涉等手法将现实与典故“互文”性地穿插在一起,以道德和情感渲染的方式表达了相关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原型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宗旨是:强调电子商务的教学中从学生基础素质、教学内容到社会实践都要找到"原型".通过对"原型"的挖掘,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经过实践表明,"原型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86个AABB式词为考察对象,并运用原型理论分析叠字词和叠词语中的原型,进而根据原型探讨叠字词和叠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象征手法是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作品的最显著特征.通过分析霍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将其象征手法总结为运用人物和服饰作象征、运用动物作象征、运用自然事物作象征、运用花卉作象征、运用文字作象征、运用神话原型作象征等六种象征手法,阐述其象征手法的灵活性、丰富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组合,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某一或某些约定俗成的神话原型的新的表述.从该理论出发解读《尤利西斯》,不难发现乔伊斯在创作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原型人物、原型结构和原型母题.此种借鉴把神话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备广泛的象征意义和获得一种借古讽今的效果,表现了生活在荒原之中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研究了几种传统原型自动生成方法之后,分析了这些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系统顺序图的用户原型自动生成方法算法.该方法将快速原型自动化与UML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从需求工程过渡到用户接口原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与中西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在原型、神话色彩、生命意识以及叙事模式上受到中西神话原型及原型背后的故事的影响。网络玄幻小说将其中可以利用的原型故事拿来为己所用,对其进行重述和演绎,使古老的神话在信息时代全面复活。这种现代化的复活,不仅展现着传统文化绵长悠久的生命力,而且体现着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亨廷顿作为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发展观经历了威权取向、通过文化对不同发展目标进行调和,再到民主取向的变化。变化中包含不变的主题,如他的保守主义,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注,平衡观念等。政治发展进程即社会转型是由一系列目标构成的,需在核心目标的引导下遵循即时即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由于清教主义自身积极性与消极性共存的复杂性,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认同、接受与怀疑、超越共存,他一方面肯定了宗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表现出他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接受与怀疑。他的接受反映在研究人道主义及灵魂的再生方面,而他的怀疑则表现在揭示被清教伦理道德压抑的人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夏丏尊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其写作论著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在夏丏尊先生的作文教学观中,他曾提出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人格;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注重观察与思考生活的能力,训练学生触发的能力;为文时应树立读者意识;作文训练可从小品文入手等。通过分析夏丏尊先生的写作教学观,以期望对今天的写作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代骈文的世俗化及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并不是骈文的鼎盛时代,但在理论的总结上有着自己时代的特色.从创作实践上看,一方面台阁仍然沿袭传统的骈文模式,一方面在下层社会中,骈文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这种变化也反映在元代骈文理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作者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在胜任特征模型建构的探索上的一些新的进展,特别介绍了作为胜任特征模型核心内容的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另一方面,侧重介绍了近年来在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建构胜任特征模型的一些新方法探索,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劣,以及如何来解决胜任特征模型建立的实际困难,并对于未来研究和应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has a twofold aim. On the one hand, it provides what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game-theoretic modeling of Napoléon’s last campaign, which ended dramatically on June 18, 1815, at Waterloo. It is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the decision Napoléon made on June 17, 1815, to detach part of his army and send it against the Prussians, whom he had defeated, though not destroyed, on June 16 at Ligny. Military strategists and historians agree that this decision was crucial but disagree about whether it was rational. Hypothesizing a zero-sum game between Napoléon and Blücher, and computing its solution, we show that dividing his army could have been a cautious strategy on Napoléon’s part, a conclusion which runs counter to the charges of misjudgment commonly heard since Clausewitz.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per addresses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ive to “analytic narratives”. Some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economists who are both formally and historically minded have proposed to explain historical events in terms of properly mathematical game-theoretic models. We liken the present study to this “analytic narrative” methodology, which we defend against some of objections that it has aroused. Generalizing beyond the Waterloo case, we argue that military campaigns provide an especially good opportunity for testing this new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其人生道路上抑或在其作品中,对上帝不辍的寻找是威廉斯一贯的主题。在探寻上帝的路上,威廉斯经历了对上帝的热切期盼到深切失望的痛苦历程。威廉斯历尽艰辛所发现的上帝要么沉默冷漠,要么暴虐乖张。对上帝的失望是威廉斯同性恋和暴力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对上帝的认识过程中,沉默的上帝形象的发现导致其同性恋情结的形成,而暴虐的上帝形象的发现则导致其暴力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论美     
孔子眼中的"美",主要指自然美、人格美、艺术美,其美学思想主旨是"尽善尽美"的观点,"美"与"善"的关系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善同一观;二是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相统一的美善对立统一观。孔子所开创的"比德"思维方式,在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在启蒙话语的激励下,走向社会。她们一方面失去家庭的庇护而身在母爱缺失的焦虑之中,另一方面经历了寻找爱情和男性同谋者的失败。在社会的重压和内在困境的合力下,他们选择了放弃。她们不是勇敢地去面对现实,而是退回女儿国中,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精神独立。《海滨故人》没有树立强者意义上的时代新女性,但它的意义,正在于让我们得以一窥彼时女性选择的艰难和她们在时代风雨中的遭遇及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