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桂良 《消费导刊》2013,(12):28-29
生态论自然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发展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生态水利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生态水利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水和谐。本文紧紧围绕大力加强生态水利建设的意义、要求、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下诸多的社会矛盾,如贫富差距过大,社会成员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弱化,等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社会正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正义的关系:第一、坚持社会正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坚持社会正义,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第三、坚持社会正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吉菁 《中国市场》2011,(48):139-141
碎片化生存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智能工具的产生是碎片化生存方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加速了这一进程。碎片化生存从三方面影响人的和谐发展:自我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和谐消费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时华 《消费经济》2006,22(2):26-28
和谐消费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消费环境的实质就是,在消费领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能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现阶段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要转变思路,除继续发挥国家正式制度的作用外,还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制度等社会资本的作用。因为社会资本是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它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和促进信息流动等作用,有利于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铁英 《商场现代化》2008,(18):236-2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主调和建设重点,作为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诠释和谐社会和体育产业的内涵,分析了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得出体育产业促进人类社会子系统内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结论,加深了人们对体育产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要实现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一种典型的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直接触发、拨动人的内在心灵和精神世界,使人自身形成和谐的心灵和精神世界。而人自身的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英 《商场现代化》2008,(8):221-223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和谐,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然而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往往面对的是矛盾与冲突,如旅游与环境的冲突、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和谐孕育于矛盾与冲突之中,通过建构和谐旅游,人们在身心愉悦的审美之中逐渐消解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陕西省情,从效率与公平探讨构建立体的"和谐陕西",即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科技等产业,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对立,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制度创新与财政政策,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分配领域,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周丹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周丹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市场消费满足旅游群体返朴归真的特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紧密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研究黑龙江旅游市场的价值追求及目标取向与生态和谐元素,生态品牌消费文化特色与资源保存和旅游目标市场营销,生态环境保护及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市场化和维护旅游环境栽体与保持人类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爱生命,守望生活”是人类生活生生不息的不竭之源,社会和谐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提高和实现的基本条件。人类千百年的文明历史充分证明科学和理性才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人类充分发展的今天,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激烈,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唯一途径,需要智慧也需要理性,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生命创造了科学,科学改善了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命质量、营造文明环境是实现和谐和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水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将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分析当前城市防洪排涝现状的基础上,城市防洪排涝应从单一防灾减灾转变为保护城市安全与改善城市环境并重的综合治理过程,把防洪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建设人水和谐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明,就是以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为特征的文明。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然而中国工业文明进程,"唯GDP论英雄"等一系列失衡发展引发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即对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造成巨大破坏。和谐文明理念的树立及付诸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伦理危机,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界》2010,(1):82-83
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均衡不断被打破,问题不断暴露,这是一个常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这个时代褒奖的态度。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公器之间,都需要达剑和谐。  相似文献   

17.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旅游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天然的耦合关系,旅游是促进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为了发挥旅游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作用,应大力倡导和谐旅游,树立新的“旅游权利”观,推进“大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子惠 《中国广告》2009,(7):117-119
艺术设计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一种生产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创造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使命。和谐社会对艺术设计有文化、审美、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艺术设计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达到和谐的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决策和实践,向法学界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贺汉魂 《商场现代化》2007,(30):376-377
和谐劳动首先是人的欲望和谐,欲望和谐的实质是对欲望进行理性的节制和引导。和谐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欲望与人的能力和谐。和谐劳动应是促进人与自然,人际和谐,人的心灵和谐的劳动。劳动也即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不断地发生物质转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因此和谐劳动应是三要素和谐组合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