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业土地过度非农化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土地非农化的成因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土地非农化有两个高涨期:第一个是1984~1987年,4年内农地非农化量达到1044千公顷,占11年的44.7%;第二个是1992~1994年,这3年内农地非农化量达到736.6千公顷,占11年的31.6%。农地非农化急剧扩张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的:1.农村工业占地。以乡村工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浓厚社区性导致企业因分散布点而占用大量耕地。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企业用地约为7330千公顷,人均占地约1亩,占全国城镇、工矿、村庄用地的1/3强,近几年仍以每年近万公顷的速度递增。2.开发区占地。1992年开始的开…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对农户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2016年湖北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土地转入会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94%,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会分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10.21%和3.71%;土地转出会显著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4%,水田转出和旱地转出会分别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7%和8.83%。土地规模效益导致土地流入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效应大于土地转出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下降效应,而不同类型耕地作业难度差异会导致水田流转和旱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作用效果有所区别。研究结论: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程度,需要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继续加大对农机补贴的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4.
5.
以土地证券化促进农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端于农村的中国改革 ,已经进行了快 2 5年。2 5年的改革历程 ,取得了丰硕成果 ,1 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告别了贫困 ,解决了温饱 ,在新的世纪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然而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一直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土地流转困难、劳动力转移迟缓等问题 ,而依靠现行的政策思路和解决办法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难道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了问题吗 ?理论界就此进行了探索 ,总结出在 2 0年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运行中 ,确已暴露出一些制度缺陷 :一是农户对长期收益预期不足及农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7.
8.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土地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剖析目前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的5种土地开发模式,分析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模式的多元化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研究结论:尽快统一对集体用地流转的管理思路,加强流转环节的税费管理,防止政府土地收益的进一步流失,强化政府的统筹作用,充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市用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三权分置"的确立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巨大影响,它不仅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更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土地流转促进我国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土地流转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从农户与规模经营组织双向层面分析农业规模经营组织与农户土地流转的供求决策准则,用以解释不同农业规模经营组织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转出土地的租金决定土地转出;农户劳动力要素的总收益、农村社会的特征决定农户对规模经营组织的有效需求。规模报酬与技术进步所要求的最低规模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的土地转入需求;规模报酬预期,包括土地租金在内的交易费用小于土地转入的纯收益,以及技术进步的资金充足,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类型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与形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事关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同特点和形式,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主观认知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主观认知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揭示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可将农户的认知显化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他们共同影响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2)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是综合了流转意愿与事实行为的概念,可分为流转与非流转行为两大类;(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类外援潜变量会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强;(4)在三类外援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就业情况、经济收入、亲友支持、已流转者示范效应、政策扶持、流转难度是农户参与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主要依据经济利益、关系亲密社会成员的态度和交易成本来判段是否参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户的认知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17.
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流转过程中孕育而生的不同类型及特点的中介组织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介组织在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为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和完善,提高中介组织经营和服务档次。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农民职业分化及农户土地流转状况,研究发现,不同的职业分化类型、职业分化程度及职业分化区域,均会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规模、期限及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产权制度与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入行为——基于824个农户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3(2):113-125
目前对农民长期投入行为的经验研究不够。本文以农户可控的一种长期投入要素——“农家肥”投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有关研究争议,利用农业部在6省12县824个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土地长期投入行为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也证明了将土地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种有效途径。土地流转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创新制度,是我国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方式,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了“三农”背景下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