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是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总体方案》)中规定的五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金融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区最为引人关注的热点。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是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主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并成为保障金融服务质量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负面清单     
正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9月3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公布,意味着获批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负面清单"管理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制度改革得以针对外商投资"试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任  相似文献   

3.
院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改革创新,文章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开放国际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行业准入,开放金融创新产品五个方面出发,论述了适用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试点方案,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势与作用,并讨论了可能的困难与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要经过2~3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5.
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一年来,上海自贸区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融资租赁的政策,包括业务准入、税收、金融等方面。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政策有的属于创新,有的属于原有政策的汇集,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自贸区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话题之一。有人说,上海自贸区是自中国1978年以来经济特区的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第三件经济改革开放的大事件,自贸区被喻为“二次入世”。还有人预测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无疑,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不仅将给上海经济带来十年的发展红利,更将给整个中国带来无法估价的制度红利。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指出,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在探索中产生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积累出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推广意义。因此,从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区内对于管理机制的探索将对当下提倡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可以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区将融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金融制度、强化贸易服务、扩展外商投资等多项内涵,实施一系列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上海自贸区具有良好的运行基础,各组成单位在诸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将上海打造成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同香港自由港在更大程度上是互补的,但可能会冲击新加坡的物流中心地位。上海自贸区贸易与投资的各项政策是破除以往繁冗行政体系、建立更加透明高效规则的制度保障,这些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其普适性意味着可以在近期内向全国推广。不同地区要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其他城市不必冒进效仿上海自贸区的全部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各项政策不宜在短期内全部"移植"到国内其他重要城市,更不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特别地,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结合国内和区内整体的发展水平与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开放,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既保证自贸区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运转,又要前瞻性地防御各类风险,切实贯彻"风险可控"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目前在上海颁布,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自贸区仲裁规则,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又取得新突破。据介绍,《仲裁规则》吸纳和完善了诸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先进制度:突破了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名册制”限制,确立了仲裁员开放名册制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自贸区财税体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1.现有税收政策内容不够完善 国务院明确规定上海自贸区适用的税收政策包括资产增值分期缴纳所得税、股权激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生产性企业进口机器设备免税、港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上海自贸区一个很重要的针对领域就是金融业.金融创新业务涉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人民币交易、跨境融资运作、私募股权交易等方面,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涉及的税收政策分散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的规定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后,天津、厦门、深圳、北部湾(广西)等沿海城市有望纳入下一批自贸区试点,同时国家会考虑将试点建设向中西部沿边城市倾斜,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建设正逢其时。在自贸区示范驱使下,经济区推动自贸区建设亦提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上海自贸区,下同);8月2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的范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重要性不亚于浦东开发开放的一项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建设不仅是为上海乃至中国带来发展红利,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这个令人无限遐想的国家战略,对上海有哪些利好,对上海楼市会带来哪些影响,正是本文拟探讨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毫无疑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将会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经济改革的探索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此前指出,上海自贸区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并随之营造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探索改革模式,更好地服务全国。职能部门的制度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质量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建设自贸区的成熟经验无疑主要来自上海。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历经一年半的发展,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取得了一系列可供复制的成果: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有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CN 31-2143,ISSN 2096-6814)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的金融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曾用刊名《上海金融学报》《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海金融学院学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坚持"创新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鼓励学术争鸣"的办刊宗旨,鼓励金融原创理论研究,关注金融改革发展前沿,兼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融资租赁极不发达,与中国经济总量和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在地域上,融资租赁作为“富人的游戏”,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上海市占全国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的1/4.根据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规定,具体开放措施,一是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二是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融资租赁受惠上海自贸区,借政策春风,逐渐与国际接轨,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5,(1):44-45
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是自贸区申报的核心内容。此次获同意的南沙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内容相似,最大的不同是强调支持南沙新区"深化粤港澳台金融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为支持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和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8号),专门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91号,以下简称91号文)。91号文规定,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或注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上海自贸区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试点的内容中国(上海)自贸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挂牌成立,区内推行了多项大胆的金融改革措施。放开领域之多、政策力度之大,是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时所不能匹及的。各项措施的推出,旨在对于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将突破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金融体制障碍,对其发展有强大的助推力,但也要时刻警惕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底,推出《关于金融支持中国  相似文献   

19.
叔平 《上海质量》2013,(8):14-17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监管领域又有重量级新政出炉。上海检验检疫局宣布,经过近一年的制度创新试验和发酵,该局在原管理规定上进行调整,正式推出2014版《上海检验检疫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试行)》。至此,出入境特殊物品有史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检疫监督管理措施落地上海自贸区。特殊物品是指医用微生物、人体组织、人体血液及其制品、生物制品四大类风险较高的物品,具有重要医学意义。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特殊物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类重要商品。据介绍,相比2013版上海自贸区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督管理措施,新版措施更具操作性,体现了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