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年寄语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当前 经济形势和工作任务自觉转变政府部门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 略性改组,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健全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增强激励和约 束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优胜劣汰、优进劣退,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  相似文献   

4.
国 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对这一决策又作了具体阐述和部署。笔者认为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一场深刻变革 ,涉及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要特别着重处理好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一、国企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必须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指导下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是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制度性框架 ,决定着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方向、目标和工作思路。同时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又是国有经济布局战…  相似文献   

5.
用全局的眼光看并轨,正确处理好客观困难和时机选择的关系到2005年底实现并轨,是1998年中央在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的总体战略部署的内在的既定步骤。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解决旧体制遗留的历史问题,并轨工作的步伐也随之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并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但越往后困难积累越多,工作难度越大。而今年各方面条件对  相似文献   

6.
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搞好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着。在目前我国国有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国有存量资产的重组来进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以来,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活动,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其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安置难是制约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的最大障碍。在发达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基础材料分析 ,明确国有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和财政收入贡献等基本经济层面上仍处于主体地位 ,但处于粗放经营、低效运行状态。因此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 ,是最紧迫的任务。收缩国有经济过长的战线、调整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应是调整国有经济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改革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 ,探索国有经济的最佳实现形式 ,应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基本战略指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基础材料分析 ,明确了国有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和财政收入贡献等基本经济层面上仍处于主体地位。但处于粗放经营、低效运行状态。因此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 ,是最紧迫的任务。收缩国有经济过长的战线、调整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应是调整国有经济应有的作用与功能、改革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 ,探索国有经济的最佳实现形式 ,应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基本战略指向。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和发展,新疆国有企业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疆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鼓励国内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融合发展。国有资本要向关键领域、重点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二是重点支持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加快培…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总量的供大于求,加上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使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十分尖锐;同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正在到来的老龄化又遇到了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有力制约。如何处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已成为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必须研究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国有企业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北企业》2005,(8):4-4
<正>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从2004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的有效性;二是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围绕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将着眼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企业家》2006,(5):46-46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认为,为了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应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倾向,以避免干扰与延误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时机。一是简单化倾向。简单化表现之一是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理解为”一退了之”甚至是”一卖了之”。反过来说,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不存在”所有缺位”,进而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所有”退”的行为、”卖”的行为,将其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恶意侵吞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4.
徐匡迪市长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相似文献   

15.
继辽宁省公开拍卖国有企业之后,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近日提出,广州可以通过全部购买、部分购买、注资参股和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黄华华强调,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积极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一是全部购买。支持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兼并、收购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濒临破产、资不抵债的国有困难企业,使国有经济尽快在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将国有资产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控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批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劣势国有企业的退出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为降低退出成本,提高退出效果,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劣势国有企业退出过程控制机制。根据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的相关原理,可建立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三阶段过程控制模型。通过准备阶段的调查、风险分析、制定完善的方案,实施阶段的运营平台建立、内部财务的健全、外部审计的加强等规范化运作和总结阶段的检查与测评,以及整个决策阶段的持续有效的沟通,将有助于加快实现劣势国有企业的退出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本存量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国有经济的症结所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借助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现有国有经济按照产业结构集中化和企业规模经济化的要求进行统筹规划、保证重点  相似文献   

18.
田伟 《审计文汇》2006,(6):22-23
2002年以来,我省各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制.积极开展了国有工业企业改组改制工作,实现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中小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转制调动了经营、劳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企业、资产与经济这三个层面对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细致阐析,揭示了三个层面之间的内涵及其相关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反映在企业层面是着力于多元构建,反映在资产层面是着力于战略集中,反映在经济层面是着力于实现最高利益.同时,对战略性调整中应当避免的简单化、绝对化、短期化、浅表化倾向提出了警示性看法.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受经济波动影响,我国长期"国退民进"和短期"国进民退"具有内在规律和合理性。由于国有经济比重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着最佳规模。因此,应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防范宏观调控政策对微观结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