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指的是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总体上看,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它是我国劳动与资本分配比例失衡和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的反映.从现实看,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若能有效利用,它可能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积极支持.应对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以下选择:一是在金融创新基础上,做好主动负债管理;二是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三是拓宽信贷领域,培育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三个市场;四是把握贷款业务发展趋向,调整贷款投放节奏,提高信贷经警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精细管理,处理好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关系;六是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是:贷款供给制主体与贷款需求主体不对称;贷款重点投向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有偏差;信贷产品单一供给与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贷款期限结构与存款期限结构严重不匹配;贷款利率固定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矛盾;信贷的区域性结构矛盾突出.信贷结构失衡的调节对策是:运用宏观政策和经济方式引导信贷结构调整;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加强央行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信贷资金合理调度;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步伐,满足多样化信贷需求;加强政府对信贷结构的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2010年,广东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巩固广东经济复苏势头.全年贷款增长逐步回归常态,县域、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上升,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各项存款保持较快增长,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速放缓,储蓄存款活期化特征明显;金融机构存贷比小幅下降,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充裕;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货币市场交易活跃.总体上看,货币信贷运行平稳,调控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管理策略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一直存在过度松弛和过剩问题,具体表现在M2/GDP比率、银行业超额储备率长期过高,信贷增长过快和货币市场利率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强制性结汇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刚性,外汇储备占款长期未能完全对冲,长期利用央行再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目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为中介目标,也是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持银行业流动性的适度水平,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和效果,应该调整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策略,流动性供给应该以满足银行支付清算要求和维持适当的流动性价格为标准,放弃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建立流动性需求和价格适度均衡的机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当的市场流动性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既有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化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即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调控手段,标本兼治,才能真正防止流动性过剩给我国金融和经济造成损害,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货币政策回顾及2003年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增长明显加快,信贷结构继续得到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金融运行平稳。2002年货币信贷基本情况(一)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信贷结构得到调整2002年,全部金  相似文献   

7.
优化贷款限额控制,既能把货币控制住不致发生通货膨胀,又能有效减弱市场震荡,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并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净出口状态下的严重资金过剩、强劲的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有限的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以及低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出发,以南京的经济金融数据为样本,运用数学模型对当前的信贷效率进行研究,对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信贷失衡过后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了信贷失衡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破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信贷失衡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控制外源性通胀应发挥黄金储备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及其规模调整,对该国基础货币及国内流动性的伸缩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构成比例并不合理,静态的黄金储备余额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国内货币失衡即通货膨胀问题。缓解经济外部失衡产生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稳定人民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需要构建我国黄金储备的比例管理制度,发挥黄金储备动态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目前尚无权威的准确定义。一般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或金融资产的供给相对过剩于实际经济需求并处在经济金融国际化、市场高流动性的环境之中时,所引发的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我国流动性过剩存在的原因,从宏观方面看,是起因于持续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2.
一、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成因(一)流动性过剩含义的界定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是指相对于流通的商品(或资本品),提供的交易货币数量显得过多了,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的危险;以及资金的相对供给过剩所造成的资本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视角看,我国储蓄率持续高于投资率是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性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保障转型时期,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未来收入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降低消费,从而使得边际储蓄倾向居高不下的现象长期存在。从中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则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中结构失衡的一种表现。近年来,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增速远落后于前二者。消费的相对落后限制了货币需求,于是大量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以各种形式滞留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银行体系。同时,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一边是大企业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极其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严重不足。从短期来看,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出现直接受制于世界性的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明确提出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该说,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格局及我国所处特殊发展阶段下的自然结果。本刊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央行、国有商业银行、学术界的嘉宾共同诊脉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影响,探讨这种过剩的成因及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表现在货币供应量超过实体经济所需的货币数,从本质上看流动性过剩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来分析流动性过剩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后又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之谜与资金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是合理疏导流动性过剩压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经济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的同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三过”问题,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一年来,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同时还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的力度,使流动性收缩的效果短期内得以显现。但由于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货币市场资金面仍趋于宽松。因此,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金融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将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相继出台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货款、助学贷款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政策。与此同时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调整货款结构 ,加强金融监管 ,降低不良货款比例 ,这些措施使金融运行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变化。今年上半年 ,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 ,货币流动性逐月增强 ,反映企业支付能力增强 ,经济景气状况进一步回升。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明显。贷款结构有所改善 ,反映出各商业银行积极开拓市场、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的良好趋向。储蓄存款适当分流 ,资本市场日趋活跃 ,这正是宏观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信贷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适度的信贷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信贷资金投放过快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增加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等;为抑制过度的信贷扩张,确保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该控制基础货币投入,改善融资格局,改善贷款质量和贷款结构,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