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了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本文就该准则对上市银行产生的若干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上市银行规范外币折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外汇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出台38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来的会计准则。作为新增准则之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在企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的信息披露方面,都作了较系统的规定。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确认、计量及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但是,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上,国际会计界历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3.
由于改革开放和外资利用的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了极大发展,外币核算业务量猛增。为此,我国于2006年2月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称新外币折算会计准则)。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早在1995年财政部就讨论外币折算会计处理规范,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企业会计准则。而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规范了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相似文献   

5.
关于企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及2008版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本文立足于新准则,并通过与原制度的对比,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新会计准则对外币交易的处理、外币交易财务报表折算进行了相应的规范,能够为银行间的国际合作和往来提供质量保证,本文就商业银行实行新准则下的外币折算实务进行相应分析,表明新准则的实施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加准确、科学的进行外币折算。  相似文献   

7.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政部财会[2005] 14号),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和拟上市银行范围内试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资产减值》、《外币折算》、  相似文献   

8.
FASB第8号与第52号准则中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分析阐述这两号准则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规定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尹明 《中国外汇》2007,(2):94-95
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思路。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整体而言,新准则对于外币概念的定义、外币交易和外币核算的基本内容的规范以及外币记账方法——外币统账制或者外币分账制的区分等,与原来的政策规范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新准则在考虑国策国情的前提下,更倾向于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尤其表现在对于外币核算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的考虑以及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新增加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的内容。本文就新准则外币折算方面的规定与原有的相关会计政策规范的差异,谈谈新准则对会计核算实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明 《中国外汇》2007,(4):60-61
上期我们谈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外币折算方面的规定与原有的相关会计政策规范在外币兑换、外币购销和外币借款三类业务处理上的差异,本期我们继续对投资与接受外币投资业务加以探讨。新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准则与旧准则对外币投资业务的规范有着较大的差  相似文献   

11.
常规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中有效地分析了与"外币折算"有关的规定,从内容可以看出内部的思路和原始的会计制度始终保持一致,但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还是会存在不少的差异。本文重点分析外币折算准则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的外币报表业务日益增多,我国于2006年2月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在实务工作中,关于如何选择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围绕这一论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的外币报表业务日益增多,我国于2006年2月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在实务工作中,关于如何选择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围绕这一论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会计研究》2005,(6):85-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外币交易的处理以及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15.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涛  杨臻黛 《新金融》2006,(4):51-54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和拟上市银行范围内试行。2006年,财政部还将颁布实施《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报》、《金融资产转移》、《资产减值》、《套期保值》、《外币折算》、《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多个准则。上述准则不仅给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带来重大变化,还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信息系统乃至公司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为切入点,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标准顺利过渡的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之首--外币报表折算,因其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在实务操作中的各种利益权衡,一直以来广受争议。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西方国家受其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汇率波动的幅度难以预计。不断扩大的外汇风险对于跨国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经营、筹资乃至企业的价值形成和信誉的确立等诸多方面。立足于会计视角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政策选择无疑是跨国公司在控制和弱化其境外经营风险时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这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方面的规范成为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中,我国所选用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17.
王其艳 《投资与合作》2010,(10):112-112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一外币折算〉对企业的外币业务的核算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定,外币业务中产生的汇兑差额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本文简要讨论一下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旋灵 《财会学习》2016,(4):155-159
外币业务的增长与汇率改革的深入导致银行业汇兑损益愈加受到外币折算的影响。文章以2014年~2015上半年为例探讨了我国银行业汇兑损益的汇率选择,发现汇率选择风险与外汇敞口占净资产比例相关。建议依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贯彻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强化会计相关性意识、细化外币折算准则要求以解决汇率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15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19号——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准则"),对境外EPC总承包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两个准则是相互独立的,并未具体到各行业如何同时运用。尤其是最近几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发生了很大变化。汇率的剧烈变动对大规模、跨年度EPC承包项目的最终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於道东 《会计师》2008,(10):8-9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19号规定《外币折算》相比较于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而言是完全新增加的内容。我们知道新准则与旧的准则在记账本位币的定义以及关于交易中会计处理的变化都作了较大的改进,慢慢地和国际会计中关于外币折算的处理方法相接近。然而,自2007年1月1日实施以来,有些情况可能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相关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新准则在实施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