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改变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参与机构的风险概况,对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参与机构的增加和交易复杂性的提高,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国外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监管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欧美国家有相当大的发展,其工具范围不断扩大,参与机构逐渐增多,市场交易额逐年提高。本在此着重介绍信用风险转移的工具特征、参与特征以及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因其能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而被市场接受,但最终却因使用不当和监管不到位引发了次贷危机.本文从监管理念、监管机构、监管法案、监管举措等四个方面比较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美英等国及国际性组织对信用衍生品市场实施监管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用衍生品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但在信用风险转移过程中易导致商业银行弱化贷款审查监督力度,形成道德风险. 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间的博弈均衡状态以及影响该状态的因素,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产生超额收益的大小合理调整其监管频次.  相似文献   

5.
赵征 《上海金融》2012,(8):55-60,118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创新为金融中介提供了分散风险的灵活手段,但过度风险分担也导致激励扭曲。本文从合约设计中"风险分担"与"提供激励"内在冲突的分析入手,推导风险分担的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信用风险转移的激励稀释效应和内生激励优化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风险转移链的复杂结构对代理问题的放大效应,阐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进而为市场信息环境的监管改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商业银行发放专利质押贷款的意愿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二是在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中,商业银行风险回避系数与激励力度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三是在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信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参与和支持对信用风险分担效果的改善并不明显;四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融资信用风险分担的效果与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广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更好地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规范专利质押融资市场交易行为,完善专利质押融资监管规则,解决相关参与主体之间利益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要重视其他参与主体的协作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多元、平衡、协调、可持续的信用风险分担体系;三是要坚持以违约概率准确测量作为风险分担协作的前提,保障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增强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四是要借助市场化的金融工具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交易、转移、对冲和分散,实现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可持续运作。  相似文献   

7.
邹丽华 《青海金融》2019,(12):45-48
201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发债融资,以修复民企融资的市场环境和重点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企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由此成为此轮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支持工具。本文分析了此轮CRMW重启发行的总体进展与主要特点,指出商业银行作为推动CRMW发行的主要创设机构,面临着风险下沉意愿有限、CRMW资本计提规则不明确以及信用风险过度集中等问题,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最后,建议今后应从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激励创设机构信用下沉、明确监管细则以及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类型等方面入手,为CRMW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征信机构是征信活动的组织载体,是征信市场的参与主体,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经济稳健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天津市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天津市征信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强化征信机构监管,促进天津市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金融系统的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本文通过对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背景及特征的考察,提出了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迅速发展已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国际组织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信用风险转移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信贷行为视角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特征、实现路径进行了评述分析,针对CRT市场上信用风险传染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创新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深陷困境的原因。通过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商业银行未实现信用风险完全转移,而期限错配、充当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和信用增级机构等问题使其在危机爆发后促不及防地遭遇了交织在一起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而本文从创新产品合约设计、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管理、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改进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颖 《财务与金融》2012,(4):1-4,10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2010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旨在将标的债务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将其转移给风险偏好投资者。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交易有利于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和防范系统风险,从而可以促进宏观金融平稳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创新产品,尽管对其参与商、工具创设、产品交易、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范,但缺乏相关的会计信息列报规范。本文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有关规定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会计确认、计量与列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信用担保机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评估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以及如何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是摆在监管层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通过对全国39家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我们发现,民营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普遍较低,资本金越大则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担保余额越小则信用级别越低等特点.为了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担保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关的政府要加强监管,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陈佳 《中国外资》2013,(10):170-171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出现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个是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最终推升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另一个是全球经济周期转入下行周期后,我国诸多企业经营业绩受到冲击,财务压力显著上升,并遭遇评·级下调。与此同时,为缓解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了债券市场的改革力度。三重因素推动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特征不断强化,信用风险也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产品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特征的主要变化,并对未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8个方面。在诸多风险中,信用风险地位突出,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的关键性因素,管控信用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为例,对信用风险成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基于不同客群、贷种揭示风险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银行可运用信用衍生工具实现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的转化,给银行带来了跨监管框架的套利空间。本文梳理了现行巴塞尔框架下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监管规定,并以Archegos案例中的总收益互换(TRS)工具为例,总结了当前的监管漏洞及银行对潜在风险暴露计提资本不足带来的套利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发展,但是由于行业内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缺失等原因,信用风险日益突出,投资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扰乱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文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从信息、资金监管、平台运营管理三方面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从国家顶层设计、监管机构、P2P网络借贷平台及借贷双方角度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银行监管要求趋严、标准提升的大背景,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监管方面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解读和落实属地监管规定,切实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境外机构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和挑战。本文以工商银行中东机构为例,探讨根据监管要求做好境外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有关想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次贷危机之下,信用风险转移行为面临许多风险管理的挑战.文章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