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也是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扎实有效推进,必须防止五种倾向,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防止急躁情绪,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目前,有些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急于求成、急进浮 相似文献
2.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6,(6):6-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的要求,既要支持和保护广大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要认真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有的地方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坚决制止挪用、克扣政策性补贴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农田水利、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对侵吞国家资金和农民血汗钱的人,务必绳之以法。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监管、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制度,防止利用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公开的都要公开。 相似文献
5.
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直接面对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积极性,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的执政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干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是好的,但在少数一部分中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破解“三农”问题为着力点,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兴起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广大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一、从创建生态文明村起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在广东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世纪末,湛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作物结构单一,农产品卖难、收购“打白条”,全市33家糖厂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拖欠农民甘蔗款达16亿元之多;雷州半岛部分地方长期受干旱…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江苏省大丰市“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之一。近期,大丰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41个村,根据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完善机制、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新产业、新村庄、新农民、新生活、新风尚、新机制、好班子”的总体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努力在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上求突破高起点制定建设规划。我们将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个性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试点村规划,确保2007年全面启动市镇试…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透析,深刻阐释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营造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城市带动、改革推动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国家加大投入,但这些并不能代表全部。不能认为给钱给物了,新农村就能指日可待,农民就可以袖手旁观,坐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相反,新农村建设自始至终,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民兄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参与程度高低,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慢进度。中国农民是富有创造力的农民,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家庭承包经营这一伟大创举的由来,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2.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农业部门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编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印送各地参考。发布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每个省份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联系县,每个联系县确立一个示范村和两个联系村,还在一些垦区确立示范场和联系场,帮助这些地方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写《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汇编》,指导各地…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热火朝天地展开。绝大多数地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把功夫下在动员农民集中居住上,不顾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的苗头出现了;还有一些地方搞资金集约型典型,集中大量财力物力搞中看不实用,不能推广的所谓新农村建设样板……凡此种种,都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缺乏认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这是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判断,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新时期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实现政府决策机制的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妥善解决城乡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目标转化成为现实的行动和未来的真实图景,需要一整套由政策、制度组成的推进措施,以及确保这些政策、制度落实到实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机制。培养农民,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自动机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脚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福祉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整个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做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应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远郊,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到今天面貌大变的金山区,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50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群众中流传的口头禅“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重新安排山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产粮田,改善居住环境。农民的口头禅是‘‘田成力、河成网、粮满仓、鱼满塘,路渠配套、栽树成行、绿化村庄、草房翻瓦房、瓦房翻楼房。”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实践,金山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形象地说:“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换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话机),如今新三件又换成洋三件(别墅、汽车、电脑)。” 相似文献
18.
19.
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通过对湖北省英山县的调查,总结了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