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琨 《商业文化》2005,(9):52-54
“如果把中国品牌市场看作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占据10%的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下面依次是中国新品牌、合格产品,底部则是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对中国品牌市场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小产品也可以创造大名牌,“金字塔腰”也可以升上“塔顶”,他们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商界新领袖”,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中国新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李光斗 《糖烟酒周刊》2004,(35):B007-B009
蒙牛品牌的成功是21世纪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典范。蒙牛成功的价值不但在于它创造了“七项冠军”、“成长奇迹”、“百万富翁团队”等令人眩目的光环。更在于它表明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这在目前中国整体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态势下,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3.
何佳讯 《广告大观》2004,(4):144-145
年初.米尔顿&;#183;科特勒在媒体上发表高见.直言中国啤酒品牌有三大“硬伤”。首先缺乏也是最最缺乏的是“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大“硬伤”。他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而大多  相似文献   

4.
翁向东 《浙商》2005,(2):95-95
谈起中国的知名品牌,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说上几十个:电器有海尔、TCL,皮鞋有奥康、康奈,西服有庄吉、报喜鸟、雅戈尔、夏蒙、法派,厨具有华帝、方太、帅康……在人们的心目中,可能觉得中国尤其是浙江已经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品牌了。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品牌即便是一些“大品牌”、“强势品牌”都是肤浅品牌,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只是属于阶段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易发久 《广告导报》2007,(11):15-15
影响力拿过很多“第一品牌”的美誉,比如“中国企业管理市场客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中国培训咨询行业最受欢迎第一品牌”等等,于是,有很多人问我。拿到这么多的“第一”有什么秘诀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的当务之急,是要补上“诚信形象”和“技术形象”这两课,只有这两个形象真正建立并丰满起来了,中国品牌的形象才是完整的,中国产品才能被发达国家的消费所认可,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才能享有相应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技术牌”、“中国牌”、“官司牌”是AMD品牌崛起打出的三张牌,凭借此,AMD完成了其品牌的涅磐。  相似文献   

8.
著名营销学家莱特指出:“未来营销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惟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品牌互争高低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临众多“洋品牌”挤压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树创品牌战略,叫响中国产品世界品牌已是当务之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专家指出,中国产品融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品牌企业不断涌现,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市场乱象也开始出现,山寨产品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相似的“外貌”鱼目混珠于市场,一时间充斥于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使得依靠产品自主创新、研发的老字号品牌,不断受到冲击,引发各界热议和关注。有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本土品牌展会纷争屡见不鲜。纵观纷争起因,无外乎都是“利益”在作祟。为什么中国没有具有享誉国际的品牌展会?尽管近些年来冠有“国际”字样的展会不计其数,但有几家主办方敢于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国际品牌展会?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广告大观》2005,(6):62-64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这句话用来形容品牌的标识也是非常合适的。所谓“相”,就是品牌的形象,品牌的“脸”,是由品牌的“心”(品牌个性、品牌特征)生发出来的。品牌标识虽然是现代经济的产物,但是如果从古挪威时期打在牲畜身上的“烙印”算起,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杨侠 《中国名牌》2020,(5):20-22
《中国名牌》:自2017年“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中国品牌领域在这四年里有哪些变化?品牌发展呈现哪些趋势?余明阳:马上就到第4个“中国品牌日”了,这4年来中国品牌发展取得的成就非常明显我认为中国品牌发展正逐步进入深度品牌时代。第一个趋势是品牌内涵越来越个性化过去,大家对品牌的差异可能说不出来,这其实是浅度品牌的特点,即有知名度,没有差异性,品牌性格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29):68-70
“进口葡萄酒群体在中国市场,正从混战阶段跨越到品牌运营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品牌推广,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进口葡萄酒的主攻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一些品牌迅速的崛起,很快又同样迅速的销声匿迹,“各领风骚三两年”。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品牌维护是我国品牌管理的薄弱点。对此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希望中国品牌能尽快地走向国际,创立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15.
《商业企业》2006,(4):14-15
“大白兔”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是令中国人骄傲、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品牌。“大白兔”奶糖良好的品质,曾两次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也是中国唯一获得国家银质奖的糖果。1979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注册“大白兔”商标.  相似文献   

16.
涂山青 《广告大观》2011,(11):57-58
2011年9月6日媒体报道,雀巢收购银鹭案一锤定音,民族品牌“靓女长成嫁外郎”的戏码再次上演,这无疑将再次刺痛无数国人的神经。但凡看到这类新闻,社会总会有两种声音:一是外资品牌“狼子野心说”,斥其吞并民族品牌以达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二是谴责中国当事企业是“卖国贼”。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民族品牌频频“外嫁”呢?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我们不为民族品牌外嫁叫好,但也不必哭天抢地。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一夫人彭丽媛首站出访俄罗斯身着自主设计师品牌(品牌名称:无用、例外)服装,到王毅外长选配座骂红旗H7,再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成立以及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的首次评价发布……有关自主品牌发展的重大积极讯号不胜枚举。2015年,或可由此被定义为“中国品牌元年”,此亦必将开创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新纪元。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方是圆,都是规则标准既定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朱荟 《大经贸》2006,(8):32-33
从“联邦家具”到“联邦家私”再到“联邦家居”,世界上早已形成“瑞典有宜家,中国有联邦”的品牌影响力。22年来,联邦六位创始人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以“追求原创设计”的精神共同打造自主品牌的企业成长之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体育用品业已经进入国际竞争的体系之中。一方面“中国制造”已经占据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65%,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世界体育用品市场上寥寥无几的“中国品牌”。因此,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惟有实施品牌运营策略,同时借鉴世界知名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努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06,(8):26-28
本次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的开展,是我国品牌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特别是对于推进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6年可以称为“中国自主品牌建设元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