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云  李锡元 《技术经济》2011,30(7):122-126
通过对326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婚姻状况的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均显著负相关;就两者的作用机理而言,工作满意度在学历层次为非本科的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中未发挥中介作用;就职业经理人离职倾向对其组织信任和工作满意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而言,男性比女性更敏感,本科学历的比非本科学历的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吕春晓  王琳 《生产力研究》2004,(6):155-156,164
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 ,被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模型以及它在我国实践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EVA业绩评价指标及其优势。最后指出将股票期权与EVA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的运行以及发挥期权的激励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5.
浅议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经济师》2005,(8):201-201,203
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风行的激励机制自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得以逐步推广和实施,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规范其会计处理成为保障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会计处理问题包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三个方面,文章主要从会计确认的时点和角度出发,探讨了在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实施的各阶段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6.
卢燕 《经济与管理》2008,22(7):67-71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企业剩余的分享。因此,只有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而非现行准则确认的费用,才能在会计上真正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消除股票期权费用化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推动股票期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的意义和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国有企业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障碍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概述 1.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概念。股票期权含义是指:“一个公司授予其员工存一定期限内(一般为10年)按着该授权日的公平市场价格,即固定的期权价格购买一定份额的公司股票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芬 《经济师》2006,(12):242-243
股票期权是一个比较富于争议和挑战性的新领域,它在公司激励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美国现行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下股票期权的发展情况,对其处理方法做出了设想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芸  李冬伟 《当代财经》2004,(10):121-124
本文着重探讨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通过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的分析,作者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不是企业的负债,而是企业的一项权益,但又不是现有意义上的权益概念。要把经理人股票期权纳入报表内,首先应增强所有者权益定义的独立性,突出所有者权益的剩余索取权的经济实质。第二,应拓宽所有者权益的内涵,把或有股东持有的或有权益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1.
李芳芳 《经济师》2006,(10):125-126
文章由实际经济中存在的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矛盾引出股票期权概念,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对股票期权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股权薪酬合约中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如何配置与其激励特性及经理人股票期权价值相关。本文使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衡量经理人期杈价值时存在没有考虑经理人异质风险态度、风险构成对期权定价的影响。介绍了3个不同模型支撑下的股权薪酬合约结构的理论,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权薪酬合约计划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股票期权(ESO)是向公司经理人赠与的 以一定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 经理人股票期权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 如今作为一种重要的长期激励措施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薪酬制度:对管理层激励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颖 《经济师》2004,(1):145-145
文章对经理人薪酬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 ,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的业绩条件与经理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建平 《发展研究》2010,(5):107-110
经理人股票期权使经理人的收益与股价相挂钩,有助于激励经理人采取那些能够使股价得以提升的策略。但是在弱有效性的证券市场环境下,经理人的策略虽然有利于提升股价,但却不一定有利于公司的业绩,可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设置一些业绩标准作为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如果不满足业绩条件,则不可行权。本文分析了在这一制度措施下.业绩条件、经理人的策略、股价、公司业绩四者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本次金融危机提出了一点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卓 《经济师》2006,(7):276-276,278,279
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权计划的可行性取决于公司内、外部条件;期权计划的设计应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下寻求期权合约激励效果的最优化;期权计划的批准程序以及相关的回避制度为股东权益提供了保证;期权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对非常规事件采取适当的行动;与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相关的对外报告应确保公司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毕茜  刘娜 《现代财经》2007,27(8):41-44
经理人激励实践起源于英国,20世纪初在欧洲成为一种惯例,最近20年在美国大行其道,但以股票期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理人激励却诱导和加重了盈余操纵.而在我国,随着企业经理人激励的逐渐盛行以及制度上对它的允许和保证,经理人激励将会成为普遍性的实践.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对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支持,并对经理人激励提出质疑,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孙莉 《经济论坛》2008,(10):133-135
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是现代公司对经理人实施有效激励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作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80年代得到普遍推广,90年代飞速发展。由于其强有效的激励作用和良好的运行效果,受到企业界的普遍推崇和广泛应用。然而,在2002年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的风波中,股票期权制度却遭到了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股票期权是减少所有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公司股东利益和经理人自身利益在更大程度上趋于一致。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又是实施股票期权必不可少的前提。因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股票期权的实施提供了两项关键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7)
文章通过对240名初就业大学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将工作倦怠纳入到心理契约对初就业大学生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中,探讨其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对初就业大学生的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工作倦怠在初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