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浙江为实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01—2011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虽有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浙东北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幅度较小,浙西南各县域经济差异逐年减小,而这两个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逐年增大;浙江省县域经济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态势,"杭—绍—甬"城市带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也呈现集聚态势,浙东北地区,尤其是杭州市辖区与绍兴县,始终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而浙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还从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浙江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相似文献   

3.
浙江服务业发展的时空演化和行业集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和行业集聚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浙江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行业集聚与演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增长的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浙东北强、浙西南弱"的总体格局,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不同服务行业的集聚程度和演化路径存在差异。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要发挥杭州、宁波等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业,实现更有效的区域合作;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适合集聚的服务行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金融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金融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一体化也有一定发展,但金融一体化明显相对滞后,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本文构建一系列的金融发展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内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以揭示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对高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也制约了研发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减少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在促进各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使各地区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浙江省11个市的农业生产系统参加测评。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的农业生产系统总体上的有效性较高。其中,浙东北6市全部达到纯技术有效。浙西南有4个市未达到纯技术有效。可以通过对这4个市农业生产系统纯技术无效原因的具体分析,找到改进的途径,最终全面提高浙江省农业生产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深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11,30(11):93-98,109
构建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如下: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区对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用效率存在相对差异;各地区与其金融发展相匹配的外部环境尚待改善。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及发展地区金融必须使之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新视角——基于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6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西部,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同时,地区内部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探索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促进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和持续、和谐、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 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块状经济差异 从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经济水平及产业结构等诸因素来看,在浙东北环杭州湾地区、浙东南沿海地区、浙中及西南内陆地区这三个区域,产业群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浙东北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等六市.该地区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基础,形成了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业集群.浙东南包括温州和台州两市,本区具有悠久的商业传统,当地民众的创新意识很强,很早就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专业市场 家庭工场"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发达的产业群.浙中及西南地区包括金华、衢州和丽水三个地市,该区经济基础较差,发展历史短,集群规模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地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结构提升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实现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分析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地区不同时期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变动规律,时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为实现各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丰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资本、劳动和制度因素及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各因素特别是要素集聚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及贡献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启动内需、遏制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区域化差异的直接表现为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金融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通过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突出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但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金融发展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金融发展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分析和研究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揭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并且为推动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机制提供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此问题一直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以中国各省1985-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区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浙江省城乡金融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各地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应完善农村的投、融资环境和机制,促使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投资;城市金融发展总体来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有限的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存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城市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中国二板市场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本文认为,二板市场发展因其对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缩小。本文从实证方面验证了这一点。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边限协整检验也表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发现,二板市场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影响有差异,对发达地区影响要小一些,对欠发达地区影响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如何定量化地分析和揭示影响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潜在综合因素的影响,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缩小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各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我们必须对各省市经济竞争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监测"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协同合作和推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评价、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构建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省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地理区域和经济距离两个维度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性特征,且影响因素也具有区域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