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桂荣  李妙然 《经济论坛》2004,(10):110-1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农业、农民、农村这三个问题的论述是其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重读其论述,仍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造成农业危机,铸酿社会问题,影响政治稳定,引起社会动荡,扩大城乡贫富悬殊,加重就业压力,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制约和谐社会建设。根源是制度安排和战略政策选择错误,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机制,加剧剥夺"三农",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改革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业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拟就毛泽东探索三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两方面加以讨论,并以此提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库区该如何借鉴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及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培训,搞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以建设和谐新库区。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政策作为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应用有限的资金扶持“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重庆市“三农”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就重庆市运用金融政策扶持“三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也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考虑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及其产生原因出发,以“三农”问题与经济法的契合点为分析点,阐明了经济法律制度是“三农”问题保障的核心制度,并探讨了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再次成了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来剖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并探讨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小农经济思想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对小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后,指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必然要被工业化为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替代,但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农业国家,小农阶级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上述论断的科学性。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要促进农民非农化转移;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增量投入;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矫正制度歧视,真正赋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张明 《经济论坛》2012,(11):173-176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劳动者也进入了过劳状态,过劳问题近年来被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我国目前对于过劳问题的研究尚未深入,对过劳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上。本文研究过劳问题产生的劳动本身之外的因素,即脱劳动的根源,从劳动者过度劳动意愿上将之分为自发的与非自发的过劳,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根源、工作方式转变与体制制度方面对过劳问题的社会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良晓  来向阳 《经济师》2005,(3):233-233
“三农”问题一直受到中央高度重视。要科学、理性地认识“三农”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的整体服务功能。文章阐述了金融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是对列宁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是对“左”倾错误深刻批判的产物;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包括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前进、夺取全国胜利等系统观点;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加速推进“三农”裂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反映 ,与过去相比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在农业内部 ,而在农业乃至农村外部 ,其根本症结是农村的非农化程度低。因此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速推进“三农”裂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经纪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各地的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能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丽艳 《经济师》2005,(2):174-175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 ,即“三农”问题 ,是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农”问题的实质 ,就是农民问题。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 ,如何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趋势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积累—消费”平衡思想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他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从经济方面思考新中国政权如何巩固发展,指出只有积累和消费实现平衡,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才具有稳定性。毛泽东强调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积累和消费离不开商品经济,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尊重商品价值法则,使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此外,国家要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都要制定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毛泽东“积累—消费”平衡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战略,对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难题怎么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办,对全球经济格局走向怎么把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这一部分,是八大任务中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我总的感到,领会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认识“三农”工作必须做到重中之重,抓好“三农”工作必须做到城乡统筹。这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掌握的要领。一、认识“三农”工作要做到重中之重为什么要将“三农”工作放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认识,我看中央已经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应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消除体制约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小城镇找到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因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重视"三农"及农业等原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和情系三农,受到广大农民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基层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略谈劣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林国妙 《经济师》2002,(5):281-281
一、措施与服务并举高龙地处半山区 ,经济落后 ,原是浙江省温岭市七个欠发达乡之一 ,全乡共有 2 2个自然村 ,总人口 2 .1万人 ,水稻面积1115 0亩 ,旱地面积 1379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积极性高涨 ,资金需求也随之加大。为此 ,浙江省温岭市高龙信用社把支农工作放在首位 ,做到思想重视、调查细致、措施有力、服务优质。1.思想重视。一是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朱基总理讲话精神 ,学习各级信用合作工作会议精神 ,要求全体职工端正经营思想 ,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深层次理解信用社与“三农”的关系。二是将…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实行“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体制 ,特殊的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农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中国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形成的思路有调产增收论、劳动力转移增收论及减负增收论等。解决“三农”问题 ,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突破“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制度安排 ,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尽可能为农民打造饭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